18歲時,考入武漢大學的雷軍偶然讀到《硅谷之火》,他被喬布斯的故事深深打動。他說:“看完這本書,我的內心就有一團火焰燃燒起來,很難平靜,在操場里我奠定了一個夢想:日后一定要做一個偉大的人。”
之后,他成為金山軟件董事長,創辦卓越網,帶領小米上市……
這一切的成果,源于雷軍一直相信“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世界會默默獎賞勤奮厚道的人。”
所有的成功都并非偶然,我們搜集整理了雷軍關于個人成長、人才管理、創業、產品理念的干貨和思考。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因夢想而偉大,又因堅持夢想而成長
1.99%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找個人問問
剛上大學,我對要讀什么完全不了解。自己琢磨了很久,一頭霧水。
于是,我就跑到大三、大四的宿舍,挨個敲門找老鄉。果然找到了幾個學長,跟他滔滔不絕地講了幾個小時,把整個大學的課程都講了一遍。
那一刻,我仿佛開了天眼,大學怎么讀一下就明白了。
很多人遇到問題,總是喜歡一個人琢磨,覺得自己遇到的問題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能靠自己解決。
實際上你絕大部分的問題,別人都遇到過,都解決了,甚至有標準答案。你只需要去問一下就可以了。
2.其實你有了學習能力,你做什么都能成功。上大學教給大家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獲取知識的一種能力。
3.上學期間,我定下了一個目標:在一級學報上發表論文。
作為本科生,發論文還是相當困難的。我有了這個目標后,就去請教了老師張德向教授,該怎么做?
他就給我出了個主意,說要不你把之前研究計算機病毒的思考整理寄給學報試試?其實,我心里一點底都沒有,但是我還是按照張老師的建議,壯著膽子整理成了論文。
過了半年時間,我收到回信,論文被錄用了。
我今天回想起來,那些看起來很了不起的目標,試一試,也許沒那么難。
所以我覺得,年輕人還是要有年輕人的魄力,不要聽人家這個建議那個建議,敢想敢干最重要。
4.膨脹,會讓你做很多蠢事。
5.你經歷的所有的挫折和失敗,甚至那些看似毫無意義消磨時間的事情,都將成為你最重要的、最寶貴的財富。
6.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們改變不了,但是我們能夠改變自己的心態。假如你的心態變得積極,你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這個復雜的世界,可能結果就會不一樣。
7.成功往往不是你規劃出來的,危機也是你想不到的機會,當你遇到一個巨大危機的時候,你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去解決,可能會創造新的機會。
8.在時代變遷的洪流中,怎么才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呢?
我的答案很簡單,就是成長。只有腳踏實地地成長,才有足夠的自信、勇氣與決心,去迎接所有未知的挑戰。也只有腳踏實地的成長,才能讓內心的充實,眼里有光,時時刻刻充滿力量。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一時的成敗得失都不是那么重要。所有的人生難題,都將在成長中找到答案。
1.無論什么樣的企業,要想找到優秀的人都很困難,而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兩種辦法:
其一,創始人每天要花足夠多的時間去找人;
其二,要把現有的產品和業務做好,展示公司未來的發展空間和機會,以達到筑巢引鳳的效果。
2.大多數創業者找到人以后,又會面臨一個新問題——如何留住人?對于這個問題,我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四點:
打造利益共同體;將培養真正落到實處;用人要懂得包容;要能取信于團隊。
3.一個人可能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4.如果我不能對員工好,員工會怎么對我們的客戶呢?
5.我最核心的管理思想其實是:不要過度管理一個創業公司。在摸索簡化管理的這條路上,我總結了三點:
①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才是最核心的事情,不需要管理的人有三大特質:能力、責任心、自驅力。
②簡單機械的KPI制度不可行,真正的KPI應該和企業的使命和價值觀緊密相連。
③堅持扁平化,在相對平等的氛圍里面,每一個業務單元都具備非常強的主動性。
6.魯迅先生說:“在未有天才之前,須有培養天才的土壤。”天才和創新一樣都是小概率事件,天才需要土壤,創新需要氛圍,這個氛圍就是要能包容失敗、包容錯誤。
我們要有這樣一種文化,即不以成敗論英雄,支持每一個瘋狂的想法,尊重每一個探索未知的勇士。工程師文化,就是鼓勵創新的文化。
7.一個人的能力再強也是有限的,找互補的朋友一起干,成功概率會大很多。
順勢,才能風生水起
1.人在痛苦中才會思考。在我人生進行到40歲的時候,我領悟到,人是不能推著石頭往山上走的,這樣會很累,而且會被山上隨時滾落的石頭給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頂,隨便踢塊石頭下去。
2.哪里有用戶的痛苦,哪里就有創業者的機會。
3.所有成功的企業,其實都是機遇造就的。當你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當你想成就一番大事業的時候,你對大形勢的分析判斷,對未來趨勢的看法,對長期的遠景是異常重要的。
4.每一個創業者,不要把自己當企業家看,要把自己當阿貓阿狗看。我覺得創業真心不是人干的事情,如果我們沒有阿貓阿狗的決心就不要來創業。
5.創業心態的本質是什么,就是要做自己覺得酷的產品,就是要享受這個過程。無論有多少困難,無論有多少問題,我們都要享受這個過程。
回頭看,走到今天的路上,我們吃過很多苦,踩過很多坑,跨過很多坎,但最后一下能想起來的,不都是感動的淚和開心的笑嗎?
6.遇到問題的時候,大家希望用奇招來逆轉,這是錯的。遇到困難一定是某個基本功出了問題,守正比出奇更重要。
其實企業都是被自己擊敗的,只有當你守正了,立住之后至多是好一點差一點,然后你再想奇招怎么勝出。尤其是大規模的企業,守正非常重要。
7.創新企業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技術的競爭,誰擁有了更先進的技術,誰就擁有了更高的效率,更好的用戶體驗,就能夠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8.每一次進入新的領域,過去的知識、經驗、聲望、榮譽,大部分都清零了,你能依靠的,只有一顆一往無前的心。
9.我曾經研究過什么叫創新,包括怎么創新。只有兩件事叫創新:一是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二是做別人做過了失敗的事情。
10.在資本市場很低迷的時候,創業有很大的機會,在這個時候你可以靜靜琢磨你的商業模式,琢磨你的產品,你有了時間。
在資本過熱的時候,市場不給你時間,有的融資能力強,砸一大把錢就把你砸死,這樣一些好的創意就被扼殺,你的積極性就被扼殺。
11.能夠脫穎而出的創業公司一開始都足夠銳利,因為做的事少,反而非常專注。
但跟隨直覺奔跑到一定規模后,就容易迷失方向,這時就要有意識地進行收斂性思考,把當初“為什么出發”這個在內心深處鮮明存在,但在團隊中未曾說明的初心,用簡練、精準的語言提煉出來,它將告訴你“公司從哪里來,又將往何處去”這一最本質命題的答案。
12.沒有任何一個成功是不冒風險的,只有直面風險豁出去干才有機會成功。
13.互聯網的本質實際上是傳統商業做到極致,就是這樣。可能大家覺得互聯網高高在上,有什么厲害。回到本質,就是你用什么樣的觀念看待用戶,用什么樣的觀念看待產品,什么樣的觀念看待員工和股東。
14.對于一家公司的生存與發展而言,沒有“專注”,就沒有一切。那么,當我們在談論“專注”時,我們究竟在談什么?我總結了專注的四項核心命題:
清晰的使命、愿景。
深刻的洞察力,了解行業,了解用戶需求,找到機會。
明確而堅定的目標及與之匹配的能力。
克制貪婪,少就是多。
15.在重大節點方面,還需要有更長遠的眼光,寧可慢一些,想明白了再做決策,在戰術執行上快的同時,戰略上要走得更穩。不穩、不扎實,一定會造成不必要、不理智的急躁,遲早會出問題。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