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的一家傳媒公司副總李濤很無奈,原因是愛人多次發給他同一條信息,那就是北京發布的《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其中提到對文化創意、金融、體育等7類人才的引進加大力度。
過去一年,因業務需要,李濤于北京、杭州、深圳、溫州等地都有過實地考察,但他認為,北京是好,但激烈競爭環境下,企業該如何發展才是最主要的。
“北京戶口是吸引人,但企業會考慮多重因素,創新融資力、產業整合力等資本力是我們最為重視的。”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數據平臺新元文智通過對我國31個省市的文化產業資本力指數指標體系分析,我國31個省市文化產業資本力指數大致可分為四個梯隊,“北上廣浙”屬第一梯隊,文化產業資本力指數全國領先。
北京榜首地位相對穩固
“區域文化產業的資本流動性水平,直接反映出其文化產業發展的潛力、實力及方向,是反映文化產業發展的晴雨表。同時,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其文化產業吸引與運營資本的能力,進而影響到文化產業資本流性強弱水平。” 清華大學新經濟與新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德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第三方數據平臺通過對全國31個省市(2016-2017年)的創新融資力、資產融資力、產業整合力、資本運營力、創意籌資力五個維度進行綜合分析,“北上廣浙”文化產業資本力指數全國領先。
根據對2016-2017年間我國文化產業資本力指數第一梯隊創新融資力指數的對比分析發現,2017年,北京文化產業創新融資力指數雖然由2016年的18.6下降為12.69,但仍遙遙領先于其它省市,突顯其在文化產業領域的創新引領地位。
與創新融資力指數類似,2017年,北京文化產業產業整合力指數由2016年的18.88下滑至9.78,但其它省市與北京的差距依舊較大,綜合來看,北京市在文化產業整合方面也擁有絕對優勢。
“北京的引領地位在一段時間內應該還是很穩固的。除了特殊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的北京特色外,較為完善的政策服務體系以及更多高水平的文化企業、文化人才、產業資源與消費環境,使得投融資環境更為活躍一些。”李濤認為。
因為公司價值和文化產權價值很難評估和量化,資金短缺成為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最大難題。但北京是最早開始在金融與文化對接領域開展創新探索的省市,比如北京銀行在2007年成為首批加入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與金融資本對接工作的銀行,開啟了銀行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破冰之旅。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北京地區轄內商業銀行文化創意貸款余額1637.12億元,比年初增加129.14億元,增長8.56%。北京地區各銀行自主設立的文化金融特色支行已超過30余家,針對不同類型文化產業提供50余種金融產品。
今年2月,北京銀監局、北京市文資辦聯合印發《關于促進首都文化金融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大對文化產業的資金投入,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把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時,優先將金融資源投向重點文化項目、重點文化工程、重點文創領域,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
“有一點很有意思,那就是要求意見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應不斷提高文化產業信貸占比,力爭實現全年文化產業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我想,北京豐厚文化底蘊的價值體現的時機是到來了,但作為一家外地企業該如何抓住這些機會是要好好研究的。”李濤表示。
北上廣浙競爭態勢兇猛
李濤也表示,若來北京發展,壓力也不小。
比如創新融資力指數,與北京相反,廣東、上海、浙江等省市的創新融資力指數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浙江增幅最大,成功反超廣東成為第三名,表現出較強的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潛力。
此外,廣東、上海、浙江等地區的文化產業并購市場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趨勢,2017年產業整合力指數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浙江省因文化并購案例數量和資金規模的較大幅度上漲,產業整合力指數由2016年的0.86迅速上升至2017年的4.87,增幅最高,文化產業整合力表現較為強勢。
“廣東、上海、浙江的文創產業都在發力。”劉德良表示。
比如廣東省的文化改革創新近幾年是空前的,單是百億元級別的文化產業基金就有三個,推動金融機構對文化企業授信達到2000億元。
未來5至8年內,廣東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將從目前的5.26%提升到7%至8%,文化產業也將成為廣東國民經濟的核心軟實力。
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在2016年就超過3300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達12.1%, 去年年末發布的“上海文創50條”更是強調上海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城市核心功能增強中體現文化創意產業的新作為,同時明確了以影視、演藝、動漫游戲、網絡文化、創意設計、出版、藝術品、文化裝備等八大重點領域的跨越式發展助推文化創意產業全面發展。
去年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則發布了《關于加快把文化產業打造成為萬億級產業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力爭浙江全省文化及相關特色產業總產出達到1.6萬億元,增加值近5000億元,占GDP比重達8%以上,基本建成全國文化內容生產先導區、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和文化產業新業態引領區。
“因為文化產業輕資產,‘融資難’問題比較普遍。溫州市2014年成立首家文化企業專營金融機構——溫州銀行文化支行,推出了一系列符合文化產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同時我們也探索成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推動文化企業上資本市場。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必須有資本的助力,所以下一步我們也將推動文化產業與金融進一步融合。”溫州市委宣傳部文化產業辦公室主任林必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老是有人說‘文化產業將取代房地產,成為財富收割機’,我認為是有些夸張,文化產業的發展才開始。我所了解到的是許多省市的官員對于文創企業的發展沒有頭緒,企業生存就更難了,像浙江一些地區,是整個文創領導班子到一些高校學習與交流,更多地方對于文創企業還處在懵懂之中。”一家影業公司負責人表示。
(來源:第一財經)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