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成都服務業增加值達3359.3億元,同比增長9%,占GDP比重達到55%,可謂撐起“半壁江山”。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成都的服務業增加值位列第四,僅次于廣州、深圳和杭州。對于成都這座千年商都來說,“經商”一直是強項,其背后,到底有著何種秘訣?
貨幣對于商品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北宋時期,成都人用桑樹皮和葉子制作了“交子”,代替笨重的鐵錢進行交易,世界上第一張紙幣由此誕生。而這一金融創舉背后,不難看出成都商貿活動的繁榮。
這座因商而立的千年古都,正期待因商而興。當前,成都正積極打造現代服務業新引擎,全力建設國家服務業核心城市。根據《成都市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成都期望,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0020億元左右。
日前,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今年上半年,成都服務業增加值達3359.3億元,同比增長9%,占GDP比重達到55%;服務業稅收969.2億元,同比增長30.2%,占全部稅收收入比重68.7%;服務業新登記市場主體達到20萬戶以上,同比增長44.3%,占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比重93.5%。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成都的服務業增加值位列第四,僅次于廣州、深圳和杭州。“可以說,成都服務業不論是在發展速度上,還是稅收上,均有很大的貢獻。”上述負責人表示。
密匙1
“超級假日”臨近 美食助力世界旅游目的地
9月11日至16日,國際旅游界規格最高的會議——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在成都舉行。借此機會,來自1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1100余名中外嘉賓參加了“美麗中國—成都之夜”活動,從賴湯圓、鐘水餃、龍抄手等老字號,到三大炮、擔擔面、蛋烘糕等名小吃,成都美食給世界旅游“大佬們”留下深刻印象。
事實上,成都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美食之都”,美食早已在外飄香,成為一張“金字招牌”,不僅推動了成都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步伐,更不斷增強著其在全球范圍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公開報道顯示,去年國慶長假期間,第十三屆成都美食旅游節吸引了228.3萬人次參會,參節商家實現營業收入7250萬元。
而今年,因國慶、中秋雙節相逢,國家旅游局預計,10月1日至8日國內旅游人數將達到7.1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將達到5900億元。面對長達8天的“超級假日”,美食又將為成都帶來多少經濟效益呢?
據悉,第十四屆成都美食旅游節將于9月29日至10月8日舉行,“自2004年創辦以來,成都美食旅游節已成功舉辦了13年,它對推動川菜產業發展、傳承弘揚美食文化、促進國際交流起到了積極作用。”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間,四年一度的2017國際慢食全球大會將首次走進亞洲,于9月29日至10月1日在成都召開。
上述負責人表示,成都將以“慢食”和“美食”為媒,與意大利和歐洲在經濟貿易、藝術設計和文化創新等領域開展合作,提升成都對歐開放的速度和水平,未來將在成都打造慢食特色小鎮,還將與國際慢食協會就打造成都美食旅游節開展長期合作,引入地球村市場、慢食科技大學、全球廚師長聯盟等。
密匙2
281家世界500強落地 “成都服務”品牌效應凸顯
美食無疑是成都的“拳頭產品”,如何借勢展現自己的優勢和魅力,這座千年商都深諳其道。
一個例子是,各路資本正加速向成都匯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成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11.4億元,同比增長8.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804.4億元,同比增長14.8%。
“在落戶之前的考察中,我就感受到成都政企間高效順暢的溝通機制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服務。”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集團首席運營官童國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加大在成都的投資,打造生命健康產業園,形成生命健康產業創新體系。
6月底,藥明康德將其在成都的第一項目落子成都醫學城,擬投資100億元“打造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生命健康產業園區”。
規范、及時、精準,成都的“軟環境”不斷受到認可。事實上,作為西部重要的經濟中心,成都以其獨特的人文魅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備受青睞,已然成為外資東進、內資西移的首選之地。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二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進出口商品展暨中國西部(四川)國際投資大會”期間,成都共簽約112個項目,協議總金額達1988.65億元,其中包括工業項目51個,協議金額957.63億元,服務業項目57個,協議金額979.4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7月底,落戶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已達281家,不難想象,隨著自貿區建設的推進,從內陸崛起的成都愈加開放,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將更具吸引力,“成都服務”的品牌效應也將更加凸顯。
成都期望,在新一輪產業發展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瞄準高端市場發展高端服務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成都服務”“成都消費”品牌。
密匙3
布局37個聚集區 沖刺萬億級服務業核心城市
根據今年4月底發布的《成都市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成都提出,圍繞建設國家服務業核心城市目標,全力提升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水平,“讓服務業成為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和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主支撐”,力爭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0020億元左右。
目前,成都的國際一線品牌引進率已超過85%,是西部地區高端國際品牌投放首位度最高的城市,百貨及購物中心等城市商業綜合體規模達到540余萬平方米。同時,以超甲級、甲級樓宇為代表的一批優質載體,不僅為企業“安居”成都提供了基礎保障,更有效推動了區域經濟“更上層樓”。
所謂巢暖鳳來,當前,成都正積極優化城市空間布局,重塑經濟地理。
為此,成都提出構建“雙核聯動、多中心支撐”網絡化功能體系,實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十字方針”,構建以龍泉山脈為中心,南北雙向拓延、東西兩側發展的戰略空間布局,以推動成都進入“雙城”時代。
記者注意到,9月21日,備受關注的《成都市“中優”規劃優化方案》已正式出爐,這也是“十字方針”首個完成并穩定的規劃落實成果。
根據方案,“中優”范圍內,將重點降低開放強度、建筑尺度和人口密度,同時提高產業層次和城市品質,旨在“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建設和諧宜居生活城市。”
而在成都最新規劃的66個產業功能區中,服務業集聚區達37個,規劃用地面積191.92平方公里,涉及14個產業類別。據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集聚區將成為成都服務業改革創新發展的主陣地。
據悉,《成都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將于近期發布,成都期望,到2022年,建成一批具有區域核心競爭力的國家級產業園區和示范基地,“實現集聚區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50%以上。”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