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通知,公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這是中國首個面向2030年的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文件規劃到2030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投入到AI領域中來,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企業競爭的一個新風口。百度、阿里、網易、聯想等互聯網企業均在人工智能領域布局。
雖然這些公司有龐大的數據資源優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基礎算法和理論研究方面依然較美國有一定差距。
為此,規劃在明確了我國人工智能目前存在的問題后,為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定下了詳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具體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技術標準、服務體系和產業生態鏈,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業,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慧城市、智能農業、國防建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百度金融首席科學家丁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人工智能落地最重要的是和行業結合,屆時人工智能將助力行業健康、高效發展。制造業、農業、金融、醫療、教育等行業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形成的方法論是根深蒂固的,也是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形成前固化下來的。所以,在這個層面上,幫助行業創新,運用人工智能來升級是有難度的。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雖然眾多互聯網企業涌入這個領域,國家也定出1萬億的戰略目標,但未來人工智能到底將創造多大的規模?
英特爾公司行業解決方案集團中國區總經理梁雅莉認為,到2020年全球2000強企業中將有50%的企業創建數字化的增強產品、服務和體驗。 人工智能的產業規模和社會價值堪比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數字革命,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挑戰最大的時代。
網易CEO丁磊也很看好這個行業,他認為,如果未來幾年,產業政策能夠積極引導行業擁抱人工智能帶來的變化,并把這些變化吸收、內化在行業的框架下,將會極大地推動行業發展。
由于技術的突破和應用機會的不斷擴展,人工智能走到了大規模應用的臨界點。創新工廠董事長兼CEO李開復表示,人工智能顛覆的第一個領域必將是金融領域。
李開復解釋說,雖然自己也投資了無人駕駛、模擬機器人等領域,但是這些要普及還需要至少10年以上。他認為人工智能最先爆發的領域需要滿足一個場景,就是丟一堆數據進去就可以學會預測、判斷、推測、分類、選擇。而要實現這一場景,就必須滿足4個條件:
一、要有超大數據量,因為它不要舉一反三,而要舉多反三。
二、這個數據是要有標注,不是網上隨便一堆數據,比如股票市場漲或跌,阿爾法狗贏了還是輸了。
三、應用一定是單一領域。雖然人工智能算法強大,但和人不一樣,人工智能一定是單一領域的,這個領域越垂直、越細越好。
四、要有特別權威的人工智能專家,雖然看到很多應用,但世界上懂人工智能的人不超過7千萬個,而中國是700個,這700個掉入了所謂的BAT里面。
基于這樣的幾個條件,李開復認為,人工智能在中國爆發的第一個且最大的領域一定是金融。
對此,他還詳細解釋,金融領域非常大,本身圍繞數字工作,無需轉化過程。數字就是數字,你借多少錢,還多少錢,哪天還,這些數字不會錯。你還了就是一個正面標注,沒還就是負面標注,非常清晰。領域也很單一,做保險就做保險,做投資就做投資,我們要有很厲害的人。
在李開復看來,金融業有海量數據,而在人工智能領域數據就是資源,銀行里面的很多業務可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和提升,整個金融行業未來還有更多更大的機會。
(來源:華爾街見聞)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