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關于創新要素供給培育產業生態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產業能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經成都市委、市政府同意,正式出臺。據成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瑞武介紹,此次出臺的“產業新政50條”,是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經濟思想,遵循經濟規律,立足成都實際,圍繞創新要素供給,培育產業生態所作的政策考量。產業新政的“新”,主要體現在“一全面、五創新”。
一是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習近平總書記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是一個內涵豐富、完整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是成都推進城市發展、抓好各項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成都制定產業政策的根本指引。在這次產業新政制定中,成都堅持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二是創新經濟工作組織方式。成都著眼構建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圈,組織開展經濟工作。在產業新政中明確提出,通過供應鏈創新應用、產業鏈垂直整合、產業跨界融合、中介服務配套,推動形成聯動共生的網絡化產業生態體系。以區域集中、產業集聚、開發集約為方向,引導不同區域產業的專業化集聚,推動區域產業差異化發展。
三是創新生產要素供給方式。著眼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大力推進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產業新政中明確提出,圍繞人才、技術、土地、資本、數據等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集聚,促進要素供給的結構性、制度性轉換,形成具有比較競爭優勢的要素供給新體系。
四是創新產業政策形成方式。成都堅持戰略導向、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先期組織8個調研組,深入企業、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多次與企業經營者、行業協會和專家學者進行座談,并學習借鑒國內外城市的先進做法,在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上又專門征求企業家的意見建議,經廣泛調研、認真研究、充分吸納,形成了“產業新政50條”。
五是創新產城融合布局方式。按照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十字方針”,加快調整城市空間布局。 在產業新政中明確提出,成都要堅持“產業園區就是城市新區”的理念,建立“城人產”融合發展工作機制,協調生態、環境、人口和產業發展,加強公共服務配套等重大功能設施的布局建設,形成產城融合、特色鮮明的產業新城。
六是創新產業推進發展方式。成都創新市縣協同推進產業發展機制,在產業新政中明確提出,定期發布產業發展白皮書,形成產業發展鮮明導向,引導市場行為。大力實施園區城市總體規劃、產業招商指導目錄、園區設計規劃導則、產業引導政務政策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五位一體”管理制度,推進產業園區二次開發,促進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向園區集聚;區(市)縣發布主導產業的激勵政策,鼓勵錯位發展。
(來源:人民網)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