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萬億到4萬億,國內醫療健康產業在過去兩年保持著罕見的高增長。而根據“健康中國2030戰略規劃”,到202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的規模將超過8萬億,2030年則將達到16萬億。“這么一個快速壯大的行業,一定是一片浩瀚的藍海。”在近日于上海召開的“2017投資界大健康投資峰會”上,一名業內資深投資人對未來充滿信心。
面對醫療健康產業快速放量的市場,如何迎風而上把握投資機會?在本次峰會上,數百名醫療健康服務企業的高管與投資機構合伙人展開“頭腦風暴”,探討“醫療健康投資2.0時代”的并購新邏輯。
過去十年間,隨著醫療衛生領域政策導向的變化,醫療健康產業的投資風格也不斷切換。從早期的投醫械、看醫院,到2015年后專注新藥研發、扎堆精準醫療、掘金分級診療……投資熱點已在快速擴散。
與之相對應的是,醫療投資機構也在迅速擴容。數據顯示,2007年,進行醫療投資的機構只有12家,其中還包括不完全專注于醫療領域的。但目前,市場上專注于醫療健康投資的機構已有216家,此外還有很多綜合類投資機構也關注著醫療投資,總量約有上千家。從基金類型看,過去,投資醫療領域的基本以美元基金為主,現在,人民幣基金已成主流。
概括這一發展趨勢,用華蓋資本董事長許小林的話來說,如果將十年前的醫療投資稱作1.0時代,那么現在的醫療投資則已進入2.0時代。
許小林指出,醫療投資2.0時代有三大核心特征值得關注:一是越來越注重企業的研發創新,研發已成為做好投資、做大企業的必要條件,但還不是充分條件。目前,國內藥企分布呈現小、散、亂的特征,并購整合一定是這個時代的主題。二是未來在醫療領域做產業、搞投資的人會有更強的標簽(更專業、更細分)。三是融合發展成為大勢所趨,做產業的人會深度參與投資,而做投資的人不跟產業深入融合的話,未來也是難以為繼的。
數據顯示,2016年,醫療健康行業并購案例數量超過400起,并購金額超過1800億元,其中,海外并購金額超過200億,無論是并購案例數量、涉及金額還是項目質量均達到新的高度。“中國健康服務產業的春天才剛剛到來。”有知名投資人預言,2017年,該產業一定會出現超過10億美元量級的并購案。
透過數據,醫療投資2.0時代的并購浪潮也呈現出新的特征,即并購聚焦于醫藥企業品種和渠道的整合。高特佳投資集團主管合伙人黃青指出,對醫藥企業來說,優秀的品種是其持續成長最關鍵的資源。但新藥研發周期長、風險大,所以通過有效的并購能讓企業依靠新品種快速壯大。同時要注意的是,并購中渠道、資源和優秀的產品品種是并列的,即對制藥企業來說,在收購產品的同時也是收購市場及銷售渠道等資源。
【相關閱讀】
醫療健康5年后產值可達10萬億元
根據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健康服務業的規模將于2020年、2030年超過8萬億元和16萬億元。參加健康產業投融資分會的人士預測,未來5年醫療支出占GDP比重有望達到10%左右,產值達到10萬億元左右。
跨部門健康醫療數據資源共享年內實現
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部署和組織下,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與浪潮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發起方,共同組建中國健康醫療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6月20日,在中國移動總部舉行投資意向簽約儀式。
醫療器械監管風暴再起 多地多企業遭重罰
6月5日,上海楊浦區市場監管局對上海迪安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處罰80多萬元,因其使用未依法注冊的醫療器械;5月17日,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因經營未依法注冊的醫療器械,也被罰款近80萬元。
多個重量級文件密集出臺 基層醫療機構受資本熱捧
隨著分級診療政策落地,基層醫療機構將逐漸成為患者就醫的第一渠道。在各創業公司集中火力搶占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有限的三甲醫院資源時,基層醫療市場的投資也愈加火熱。有學者認為,人才仍是基層辦醫的最大障礙,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建立全科醫生制度。
(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