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布局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國家首批醫藥出口基地”“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和“國家生物醫用材料及醫療器械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11月20日,成都迎來了生物醫藥領域又一盛會。
當天,2017中國生物制品年會暨第十七次全國生物制品學術研討會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本次年會以“生物醫藥創新發展,推動健康一帶一路”為主題,涵蓋生物醫藥專家報告、知名企業布展、園區推介等多個環節,吸引上百名專家學者及300多家各類醫藥企業代表,共計1200余人參會。
大會主會場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介紹了《2018年專項創新藥物與臨床試驗的設計與核查》情況;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帶來了《監管科學的研究進展》主題演講;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東昕院士就《消化道腫瘤的精準治療》作了詳盡講解;針對《生物技術在抗衰老上的應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魏于全帶來全景展望;圍繞《生物藥“十三五”方向及WHO生物制品標準化研究重點》,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檢定首席專家王軍志進行了分享,增進了在場嘉賓對生物制品最新前沿技術和趨勢的了解。
大健康產業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產業。在國家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大背景, 由成都高新區和雙流區合作共建的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正高標準建設生物產業創新平臺,全力構建醫藥研發生產一站式、全周期、全鏈條服務體系,打造“4+1+1”產業生態圈。
“我們認為,整合用好四川省、成都市資源稟賦,規劃建設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著力打造完善生物產業生態圈,有助于成都市參與生物產業全球競爭并占有一席之地。”畢馬威政府與公共事務部總監劉明在大會上表示,成都具有培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打造產業生態圈的肥沃土壤。這里擁有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和醫療機構資源,科技人才資源富集。結合良好的產業基礎及臨床資源,可實現政產學研聯動,助推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
在主題報告中,劉明頻頻為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4+1+1”產業生態圈點贊。“國際生物城通過打造生物產業生態圈‘4+1+1’體系,將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金融鏈與國際產業社區及政策服務體系有機結合,將在全國的激烈競爭中獨樹特色,在引領省市產業發展中競合統籌。”
何為“4+1+1”的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有關負責人表示,具體而言,即整合產業鏈資源集群,瞄準免疫細胞治療等高端前沿細分領域打造產業微生態,充分利用現代中藥資源及大數據平臺,形成產業鏈比較優勢;構建創新鏈生態系統,以國家新藥轉移轉化試點示范基地建設為抓手,延伸增強醫藥研發生產一站式、全周期、全鏈條服務,培育新藥服務市場主體,探索新藥快速轉化模式;發揮供應鏈價值優勢,利用雙流機場、天府國際機場、蓉歐快鐵等優勢及自貿試驗區、保稅區等資源,努力建設全球生物醫藥產品供應鏈重要節點城市,推動成都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外“進口口岸通關第四城”;打造金融鏈服務體系,構建新藥創制全生命周期投融資服務體系,積極組建各類產業發展基金,招引專業保險公司提供生物醫藥方面市場化險種。
“既然區別于傳統園區,除了有專業的‘四鏈條’外,我們還將建設生活宜居國際社區,建專業化精準化政策體系。”該負責人表示,國際生物城將秉持“以人為本、先人后產”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合一”發展理念,用天府文化為生物城注入人文光彩塑造城市魅力,搭建BIO-LINK平臺,打造產業社區兩級兩類鄰里中心;用好現有政策,優化完善國際生物城產業政策升級版,推動設立或延伸國家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審批中心分中心窗口,建立審評審批快速通道。
作為正在崛起的產業高地、人才高地,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的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建設一年半來,已吸引3個諾獎團隊、2個兩院院士團隊、7個國家“千人計劃”團隊、18個海外歸國高層次人才團隊入駐,累計簽約項目78個,招商引資金額超過900億。
(來源:中國食品報官網)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