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指出,中歐自貿區建設意義重大,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歐盟經濟復蘇以及全球自貿進程都將產生重大影響。通過貿易和投資“兩個輪子”驅動中歐經貿合作,可以加快實現《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確定的目標,同時促進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進一步發展。
日前,歐洲聯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與歐洲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標題為《歐盟對華新戰略要素》的聯合戰略文件,清晰地勾畫出未來5年的中歐關系藍圖,進一步推進中歐關系深化發展,尤其表示要推動中歐簽署雙邊投資協定,之后啟動中歐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無獨有偶,近期中國國內也有研究機構提出,應在2020年建立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中歐自貿區,這將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歐盟經濟復蘇以及全球自貿進程產生重大影響。
業內人士指出,中歐已經互為彼此重要的貿易伙伴,在當前中歐貿易面臨困難之時,推動中歐自貿區建設可以為雙邊貿易增添新動力,不僅可以推動歐盟走出“歐債危機”,同時也可以通過服務貿易合作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分享中國市場“大蛋糕”
“建立中歐自貿區將使歐盟企業分享中國快速增長的市場‘大蛋糕’。”歐洲自由貿易協會國際貿易政策主任格羅寧日前在以“中歐自貿區:機遇與行動”為主題的論壇上如是指出。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中國和歐盟多國領導人互訪頻繁,中歐經貿合作不斷升溫。在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加快推進的同時推動中歐自貿協定談判,通過貿易和投資“兩個輪子”驅動中歐經貿合作,可以加快實現《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確定的目標,同時促進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進一步發展。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與歐盟雙邊貿易額為3.51萬億元人民幣,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今年1~5月,中國對歐盟出口同比增長1.6%。中歐貿易要實現2020年達到1萬億美元的目標,需要新的驅動力。
希臘信息技術企業聯合會會長安娜斯塔西斯·西喀斯(AnastasiosTzikas)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和歐盟多國的領導人多次提及啟動中歐自貿區可行性研究,但進展卻不盡如人意。在歐盟28個成員中,僅有德國、英國和瑞士等少數國家表示支持。
記者了解到,對“中國制造”的擔憂成為歐方遲遲不愿啟動中歐自貿協定談判的重要原因。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是歐盟企業采購的首選地,歐盟企業每年從中國采購的零售業占總進口的50%,而且在中歐貿易中,中國一直處于順差。鑒于此,歐盟多數成員擔心“中國制造”會沖擊歐洲市場,使歐債危機爆發后舉步維艱的歐洲經濟雪上加霜。但更多的業內人士指出,中歐自貿區建設意義重大,不僅可以降低歐盟商品的生產成本,提升其在全球的競爭力,而且歐盟還可以分享中國市場的“大蛋糕”。
服務貿易將是合作重點
“中歐要適應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大趨勢,在2020年建立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中歐自貿區,這將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歐盟經濟復蘇以及全球自貿進程產生重大影響。”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近期舉行的第二次中歐改革論壇上如是表示。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發布的《中歐自貿區——2020:深化中歐合作的重大選項》研究報告認為,服務貿易成為全球貿易規則重構的焦點,是中歐經濟轉型與中歐合作互補的重要連接點。以服務貿易為重點建立中歐自貿區,將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對歐盟經濟復蘇以及全球自貿進程產生重大影響。該報告建議,中歐自貿區應爭取在2020年建成,或形成建立中歐自貿區的務實行動路線。
安娜斯塔西斯·西喀斯表示,中歐在服務貿易方面合作空間廣闊,比如中國與希臘之間可以在海洋運輸業、造船業、文化創意等產業方面開展投資合作,實現共贏。
談及啟動中歐自貿協定談判須面對的歐盟各成員訴求不同、難以協調這一問題,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國際貿易室副主任李春頂建議,中歐之間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對:一是選擇歐盟內部單個國家開展自貿協定談判,逐步推進;二是歐盟對中歐投資協定更感興趣,可以先進行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再進行中歐自貿協定談判。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