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下午,四川省仁壽縣先鋒街上人來人往,“開心農場”線下體驗店就開在這條街上。透過玻璃櫥窗,可以看見店內的活體雞鴨、標本以及一些其他農戶產品。店內墻上,幾塊顯示屏正在線展示著農場的多個實景視頻。過往的路人從店前經過,或駐足觀看,或拍照留念,有的則直接走進店里。
總經理夏冬是一位年輕帥氣的小伙,他告訴記者,“開心農場”主要銷售生態雞,這里只是一家體驗店,大量訂單都是網上的。
“總的來說生意還行,就是物流成本太高。”夏冬說:“由于缺乏冷鏈物流,冬天還好點,夏天就麻煩了。夏天要用冰袋隔熱包裝,且必須要在24-30個小時內送到全國各地客戶手上,所以快遞成本很高,發一只雞僅快遞費就達60元。”
近年來,四川省在中央財政資金的引導下,各類社會資本積極投入農村電子商務建設,重點加強了農村消費、農資供應、農產品上行、村民服務、農村“雙創”五個領域的建設,在推動農民創業就業、開拓農村消費市場、帶動農村扶貧開發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然而,四川農村電商目前仍面臨運營人才奇缺、物流成本太高、農產品難標準化等諸多瓶頸。
農民:電子商務真是個好東西
飛躍果業專業合作社位于仁壽縣文宮鎮飛躍村二組的213國道旁。6月27日下午,記者在合作社看到,農民們送來一筐筐帶著綠葉的鮮桃,然后過秤、驗貨、記賬,身穿橙色馬甲的“趕場小站”員工進行分揀和包裝。隨即,這些桃子將通過“趕場小站”這一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合作社社長徐友坤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告訴記者,合作社共有成員138戶,全都種植枇杷和桃子,全社每年枇杷銷售額為400余萬元,桃子銷售額近200萬元。
說起農村電商,徐友坤兩眼一亮,臉上露出微笑。“好東西,這真是個好東西。我以前都不相信網上能賣農產品,一年多來,大家都嘗到實惠了,都相信了。這玩意兒硬是搞得到事,嘿——”徐友坤說,以前沒有上網銷售,本地枇杷賣給商販大約12元/斤,現在“趕場小站”來收,已達20元/斤。
徐友坤補充道:“以前我們這里的水果只有附近的人才知道,銷得不遠。現在通過網上宣傳、銷售,全國各地都曉得了。全國各地的人都吃我們的枇杷、桃子,好巴適嘛。以前我們的水果要經過很多道轉手,才能賣到消費者手中,現在減少了中間環節,我們的價格也起來了,消費者花錢也少了。網絡真是個好東西。”
據四川省電子商務大數據中心統計,今年一季度,全國農村電商網絡零售額達1409.49億元,四川以119.02億元的交易額排名第4,僅次于浙、蘇、粵。其中,四川農村電商在全省網絡零售中的占比達21.94%,高出全國平均10.32個百分點。
四川省商務廳市場體系建設處處長計小帥告訴記者,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以縣為單位進行,目前四川有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17個,省級20個。計小帥表示,近年來農產品上行發展非常迅猛。通過農產品上線,僅2015年,資中縣的兔子、血橙銷售就達7億多元,安岳的檸檬銷售達11億多元,而西充的有機農產品、仁壽的枇杷、渠縣的黃花、理縣的車厘子等網銷漲勢都很強勁。目前,四川已有上規模的農村電商服務企業59家,比如仁壽的“趕場小站”、理縣的“陽光綠源”等,對農產品上行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
據計小帥介紹,通過實施電商進農村,四川目前已建成縣級電商綜合服務中心110個,鎮(鄉)電商綜合服務站1430個,村級服務驛站3279個,農村電商綜合服務體系已逐步建立。全省農村居民使用互聯網的人數已逾100萬人,累計幫助2萬多人開設網店創業,農村電商產業鏈直接創造就業崗位達13.9萬個。全省涌現出一批農村電商創新創業、脫貧致富帶頭人:安岳縣85后女孩溫馨,2015年網銷檸檬達5000萬元,吸納了318家農戶參與;蒼溪縣岫云村支部書記李軍是一名返鄉大學生,2014年帶領300戶農戶網銷土豬、土雞等農產品,當年銷售額達270萬元。
農村電商面臨諸多困難
困難一 電商運營人才奇缺
仁壽農二哥食品貿易公司位于仁壽縣產業服務中心內,老板代翠英是一位返鄉創業人士。在代翠英的辦公桌上,擺著一摞一摞的發貨面單,熱敏打印機還在不停地吐出長長的單子。她一會兒忙著給產品拍照,一會兒填單發貨,一會兒又指揮購買原材料。看上去一臉困倦的代翠英告訴記者:“沒人啊!縣城真正懂互聯網運營的人才奇缺,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缺乏。很多事只有親手做,而我自己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作為仁壽縣家喻戶曉的本土電商服務平臺,“趕場小站”生態農業合作社在該縣各個鄉鎮建立了資源采集站,整合本地農副產品、特色產品、生鮮水果,再由運營中心進行統一包裝、統一設計、統一標識、統一配送、統一追溯,通過各個平臺銷售到全國。今年一季度,該合作社營業額已達1500萬元。
談及農村電商的發展,“趕場小站”合作社社長盧元國表示,在國家大力推行“互聯網+”、電子商務進農村以及創新創業的大背景下,農村電商目前正處于全面發力的大好時機,但依然面臨諸多困難。
盧元國說,運營人才的缺乏是目前農村電子商務面臨的最嚴重的困難。由于工作地處農村(最好也不過是縣城),生活條件、工資待遇、發展空間等具體而現實的問題,致使人才很難留下。而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包括企業主、返鄉人士、返鄉大學生,寧可做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生意,也不愿意從事電子商務。
困難二 物流成本太高
盧元國告訴記者,物流成本太高是農村電商發展遇到的又一個困難。農產品大多是生鮮品,需要保鮮,而冷鏈物流的缺乏,加之農村交通條件差,農產品較重,所以運費很高。比如,發一件5斤的水果,選擇發貨速度快的順豐,省內23元、省外28元,選擇其他快遞公司,一般只需省內8元、省外15元。
計小帥也認為,目前農村電商的最大瓶頸是交通物流。他說,大的快遞公司一般只到鄉鎮,而村一級的物流量由于不足以支撐其配送方式,所以根本就不去。廣大農村特別是邊遠山區,由于居住分散、運距長、公路條件差、物流車輛返空率高等因素導致物流成本很高。另外,四川的高原藏區、秦巴山區的有些地方連公路都不通,發展電子商務道路更加曲折。
據仁壽縣商務局副局長鄧光友介紹,在30公里的范圍內,包裹在農村的物流成本是城區的3倍,而達到60公里時,農村的物流成本是城區的5倍。物流成本過高,擠壓了農產品的收益空間。
困難三 農產品難標準化
四川省企業研究會互聯網研究中心副主任賀鑫表示,農村電商在穩固第一產業、帶動第二產業以及三產并舉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農村電商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除了受人才、物流等硬性瓶頸的制約,農產品標準化也是目前面臨的又一個困難。”賀鑫稱,網上推廣一般都用圖片,消費者也是看圖下單,“一個蘋果,你從圖片上能看到其顏色和大致形狀,可是硬度、酸甜、口感、大小、各種營養成分怎么表現?消費者買到手的東西很可能不是他真正想要的——得罪了消費者后果很嚴重。另外,我省農業生產規模化、現代化、集約化程度低,導致農產品品牌化、標準化程度也低,質量追溯體系不健全,因此會影響消費者的判斷和信任。”
如何突破農村電商發展瓶頸?
四川福仁緣農業開發公司位于仁壽縣文林鎮工業集中區,是一家枇杷飲料生產企業。產區內,一輛輛大貨車正在倉庫上貨,工作人員進進出出、忙忙碌碌。一位張姓工作人告訴記者,這批貨是送往京東配送中心的。
“標準缺乏和季節性問題是制約農產品上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仁壽是枇杷生產大縣,但枇杷有季節性,過了季就沒有了。另外,每個枇杷的形狀、大小、顏色、酸甜都不一樣,網上推廣也會遇到麻煩。所以,農產品深加工是解決標準化和季節性的有效途徑之一。”公司總經理胡棟梁說,“我們將枇杷生產成果汁飲料,所有標準化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各種營養指數、酸堿度等等在瓶體上都寫得清清楚楚。農民將那些果子大的、好看的賣掉,那些不怎么好看的、果子小的可進行深加工。這樣一來,枇杷附加值就增加了大約7倍。目前,我們的產品網銷占整個銷量的20%,這個比例還在持續加大。”
賀鑫則認為,解決農產品標準化的問題,深加工只是值得探索的方法之一,如果消費者只喜歡原產品,那還得另想辦法。比如,利用分揀檢測技術,將不同大小、顏色、酸甜、軟硬的果子分成不同的種類,在網上推廣的時候明白無誤地告訴消費者。這樣,消費者到手的產品就非常接近他想要的,不僅減少了投訴,也提高了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至于運輸問題,賀鑫說,農產品具有易腐易碎的特點,比如雞蛋要用防震包裝,肉食品要通過冷庫冷車儲藏運輸才能根本解決問題,這些都會增加成本,需要政府大量投入。
計小帥告訴記者,針對農村電商遇到的諸多瓶頸,國家一直非常重視,也在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針對四川17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國家一次性給予了每個縣2000萬元的政策性補貼,20個省級示范縣,省上一次性給予了每個縣500萬元的政策性補貼。
“物流應當整合當地各種資源,除了一些大型物流企業外,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供銷社的新網工程、郵政運輸、農村鄉村交通體系都可以整合起來。大公司去鄉鎮,郵政就可以去村戶,從而進行有效組合。另外,可以支持組建當地的小型物流企業,根據農村的道路特點,鼓勵組建摩托物流隊。”計小帥說:“至于人才問題,要加大對農村電商的培訓力度,要引導發達地區有實力的培訓企業進入農村電商培訓市場。要大力扶持本土電商服務企業,避免人才流失。商務局、經信局、農業局都要負起責任,要成為電商的推動者,要成為行家里手,很多企業、網店都要專業技術服務,關鍵時候可幫忙頂一下。要把大學生村官、第一書記、返鄉人才很好利用起來,把他們培養成電商能手。”
四川省商務廳電子商務與信息化處副處長羅汝奎告訴記者,我國農村點多、線長、面廣,農村人口結構不科學,農業生產沒有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農產品上線必然會遇到諸多困難。
“好多縣已經建起了電商綜合服務中心,但沒有很好利用。有的主要用來作展示了,中看不中用。”羅汝奎說:“綜合服務中心最大的功能應該拿來做培訓,應該引進有實力的培訓機構,進入農村電商培訓市場,從而解決最為緊迫的人才問題。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