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共贏的行動。”6月14日,渣打集團(以下簡稱“渣打”)交易銀行部全球總裁萬森(Alex Manson)接受專訪時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全球貿易面臨挑戰的情況下,‘一帶一路’開辟了新的貿易走廊,是在全球范圍內對行業產能進行優化配置,也有利于中國國內經濟結構調整。”
“一帶一路”沿線途經65個國家,總投資達數萬億元,吸引國內外資本和產業巨頭“淘金”。渣打集團及其客戶看好其中的市場機遇,但想要參與其中并非易事。
“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是發展中國家,市場成熟度不高,且國情差異巨大,項目運營過程中會面臨基礎設施不完備、政治動蕩和民眾接受度等系列風險。
作為每年為渣打貢獻1/5營業收入的部門負責人,萬森對其中的風險如此概述。
他表示,“一帶一路”建設中,錢不是萬能的。企業走出去除了必要的金融支持外,還需要對當地的文化、法律以及政治風險十分了解。
47個國家的渣打分行觀察
21世紀: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你如何看待亞洲新興市場的投資潛力?
萬森:值得投資的板塊與銀行評估提供信貸的行業緊密相連。
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基礎建設、建筑行業,資源類行業受此影響比較大。不過,“一帶一路”中的產能合作、產能輸出一定程度上可以提振這些行業。
與此同時,我們非常看好一些新興行業的前景。比如,有大量的資金在流入科技類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國的新興科技類企業投資刷新紀錄。在技術方面,中國也涌現出一些世界領先的企業。
在亞洲市場,特別是隨著中國老齡化的趨勢,健康和醫療板塊未來會有長遠發展,服務行業未來的前景也非常好。
這一系列行業板塊可以彌補上述處于周期性疲軟的行業,互相之間形成互補。從中長期來看,整個市場還是處于恢復過程中。
21世紀:“一帶一路”沿途國別差異較大,企業如何降低走出去的風險?
萬森:“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市場還不太成熟,會面臨政治不穩定、宏觀經濟風險、匯率波動和項目本身等風險并存的挑戰,項目發起方需要同時具備管控這些風險的豐富經驗。
另一個挑戰是,大部分沿線國家基礎設施非常不完善,進而影響其商業和貿易發展。想要推動貿易走廊的建成,前提是建設更好的基礎設施。這需要跟當地的社區民眾、社會進行有親和力的溝通。讓他們意識到基礎設施建設能夠給他們帶來切實好處,避免出現誤解。這項工作很重要,但也困難重重。特別是面對65個不同國家地區,包括非洲、中亞、中東等市場,有許多障礙需要克服。
不過,渣打在沿線的47個國家設有分行,而且在其中大部分地區都有100年以上的經營歷史。在多年的經營中渣打已經融入當地社會經濟中,可以為企業提供一些我們的觀察。
正解匯率波動下的投融線路商機
21世紀:“一帶一路”大多數項目投資周期長、資金門檻高,如何應對投融資和現金管理方面的挑戰?
萬森:開展這些項目時,盡可能考慮引入商業銀行。中國已經有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以及絲路基金、亞投行等政策性機構,可以為項目提供較長期的資金,但在項目開發中還是非常歡迎商業銀行參與其中。
因為商業銀行在風險評估、商業運營以及自身項目架構等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從商業的角度提供的價值,加上這些政策性銀行,他們在其它方面的優勢,能形成互補,能夠提高項目成功的概率。
在實際操作中,客戶面臨如何融資、融資成本有多高、長短期怎么匹配等問題。此外,融資時融本幣還是外幣。但人民幣走出去時又形成了外匯敞口,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需要對當地的監管和法律了解透徹。
21世紀:“一帶一路”應該是開辟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新空間。但當前人民幣匯率波動比較大,如何看待當前階段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挑戰?
萬森:人民幣國際化已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其基礎設施正逐步完善,包括資本賬戶逐步放開、進入SDR、建立一系列離岸清算中心等。在岸市場也提供了一些解決方案,如一些大宗商品可以人民幣計值和結算等。
隨著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程度不斷提高,監管不斷放寬,波動幅度加大是非常正常的。畢竟,其他完全可自由兌換的貨幣也經常有很大的波動幅度。這是人民幣朝向一個健康的國際化進程必然會面臨的情況。
人民幣國際化也是非常漫長的歷程。盡管近期人民幣匯率有些波動,但貿易格局決定了貿易大國的貨幣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量會逐步上升。
回顧歷史,19世紀世界貿易中最重要的力量是英國,20世紀是美國, 21世紀中最重要的力量顯然是中國。隨著中國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的主要貿易合作伙伴,不管會碰到什么樣的起伏,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方向和趨勢不會改變,提高人民幣的使用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不過,以人民幣計值的貿易在管理外匯風險時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無論銀行還是企業,都應逐步學習如何更好管理外匯波動的風險。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