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綜研基金·中國智庫論壇暨綜合開發研究院北京年會”于5月7日在北京召開。原財政部部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理事長項懷誠出席并演講。
自2014年起,中國對外投資第一次超過了外商直接投資,成為凈投資的元年,這是中國對外開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的、標志性的事件,對中國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風向標。
在項懷誠看來,首先、對外開放是決定國家興衰、民族興旺的關鍵抉擇,已經成為中國崛起和中國處理世界關系的核心戰略之一。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來看,對外開放對國家發展和民族福祉都十分重要。“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國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2001年中國經濟總量接近11萬億人民幣,到2015年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68萬億人民幣,15年間增加了50億人民幣。充分體現了對外開放戰略和融入世界經濟所釋放出來的巨大的能量”。
近年來,我國就對外開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戰略部署,比如“一帶一路”戰略已經成為承載國家內需、外需進行協調,“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的新的對外開放戰略平臺,成為國家開放的總綱領。
亞投行的發起和成立是我國為脆弱復蘇的世界經濟提供的公共產品,也構建了亞洲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共同體。
人民幣加入SDR也是我國更加積極的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一步,是構建全球金融新秩序、實現經濟貿易新平衡的一個戰略舉措,自貿實驗區戰略的縱深發展對推動形成我國更高層次的開放產生重大而長遠的影響。這些基礎是新時期、新形勢下對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的種種新的詮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開放是我們國家長期的任務,是必須堅守的基本國策。對外開放一直在路上”。
第二、中國對外開放的戰略內涵進一步深化。將開放列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確立了雙向開放的新舉措。過去30年,我們國家以吸引利用外資為主,如今發生了重大的轉折,“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走出去將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一環。
但項懷誠表示,“引進來”與“走出去”仍然需要并重。“如果引進來的資金不斷減少對經濟的發展肯定是不利的”。
其分析稱,今年以來,快速工業化的過程中形成了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30多年來的資本凈流入積累了巨額的外匯儲備壓力,戰略性資源短缺,龐大的居民儲蓄和人民幣升值等諸因素共同促成了資本出超這個重要的歷史轉變。它隱含的歷史意義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它標志著我國正由相對比較窮的國家走向相對比較富裕的國家,由經濟大國體量大逐步走向經濟強國的變化。
第三、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形成開放型的經濟新體制。邁入到經濟強國行列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面臨著諸多新問題和新挑戰,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如何承擔起全球大國的責任,是人類現代化歷史進程中沒有先例的新事物,這需要大國責任,更需要大國智慧。
中國對外產業輸出和資本輸出如何兼顧雙邊的利益,走出去的企業如何融入到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必須高度加以重視和妥善解決。如何提升“一帶一路”的國際認同度,防止可能存在的地緣政治風險,亞投行成立以后如何積極參與重構國際金融秩序,處理好亞投行和現存國際金融組織的關系。人民幣加入到SDR以后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如何應對TPP、TISA等新一代國際規則體系等問題都是需要我們加以關注、加以解決的重大問題。雖然對外開放的道路上并不平坦,充滿荊棘。“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的前途是一片光明,我們要在符合人類進步規律、符合中國歷史發展規律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項懷誠表示。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