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安仁論壇昨開幕,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副司長陳亞軍解析《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
要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是需要一系列的條件作支撐的,對于成都來說,在經濟、科技、開放程度、創新以及改革探索方面,是完全具備了條件的。
國家級城市群,是需要有國家中心城市來做牽引發展的,成渝城市群是雙核驅動發展的一個城市群,所以就需要兩個國家中心城市來做牽引。
昨日,以“文化與新型城鎮化”為主題的“2016安仁論壇”在大邑縣安仁古鎮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政商學界代表共同探討新型城鎮化發展之路。
論壇期間,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副司長陳亞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前國家已形成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最有希望建成第四個國家級城市群。今年國務院批復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定位成都為國家中心城市,就是希望通過成都和重慶兩個國家中心城市的共同引領將成渝城市群建成國家級城市群,“成都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這是國家層面的戰略布局”。
國家級城市群 需要國家中心城市牽引發展
在國家的城鎮化體系中,國家中心城市被喻為全國城鎮體系“金字塔”的“塔尖”,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今年國務院批復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定位成都為國家中心城市。
陳亞軍是《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的主要起草人。他表示,此前,我國已經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但除了三大城市群之外,我國還應該打造新的城市群增長極,在中西部地區中,成渝城市群是相對比較成熟的板塊,也最有希望建成為第四個國家級城市群,所以在成渝城市群的發展規劃中也明確了國家級城市群的發展目標,“那么,國家中心城市是怎么來的呢?如果是國家級城市群,是需要有國家中心城市來做牽引發展的,成渝城市群是雙核驅動發展的一個城市群,所以就需要兩個國家中心城市來做牽引。當然,要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是需要一系列的條件所支撐的,對于成都來說,在經濟、科技、開放程度、創新以及改革探索方面,是完全具備了條件的。所以,《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增強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陳亞軍表示,國家中心城市對于一座城市而言,無論城市的發展、牽引功能還是城市的布局,都屬于國家層面的戰略布局,“對于成都而言,就不只是成都自身或者四川省的布局和定位了”。他說,目前已明確了在全國要培育形成19個城市群,未來,隨著全國經濟的發展,還會有選擇性地打造一些國家中心城市。到2020年,成都城鎮化率將力爭達到77%。
“2016安仁論壇”由國家發改委作為指導單位、國務院參事室和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華僑城集團和全國非國有博物館協作體承辦。昨日上午,與會嘉賓以“新型城鎮化國家戰略和發展方向”為主題進行了探討。
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趙冰介紹,“十二五”時期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平均提高了1.23個百分點,相當于每年城鎮的人口增加2000多萬。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有許多要做的工作,需要各地區各部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膽創新,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問題,推動工作。
作為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成都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目前全市新型城鎮化已從加速期進入成熟期,城鎮化率已經超過70%。成都將努力轉變城市發展理念,著力深化城鄉統籌發展,提高城鎮建設用地效率,提升規劃管理水平,加快推進城市空間、城市產業、城市生態、城市管理和城鄉形態的轉型升級,力爭到2020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77%,并將建設成為大城小鎮梯次分明、結構合理、功能互補、聯系便捷、城鄉交融的城鎮群。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