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開幕,將在穩增長前提下對供給側改革攻堅做出重要部署。預計2016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穩健略偏寬松”。將對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國企改革十項試點、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等重大事項進行具體布置。
預計2016年目標設定:GDP為6.5%左右,或6.5%是底線;CPI為3%左右,與2015年持平;M2為13%,比2015年提高;赤字率為3%,比2015年大幅上調0.7個百分點。
穩增長:預計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穩健貨幣政策將“穩健略偏寬松”。
對供給側改革任務進行具體布置和出實施方案。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預計“兩會”期間將出臺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具體實施工作方案,“兩會”后五大任務將進入具體實施階段。目前各地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也正在有序推進。
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國企改革“十項改革試點”加快推進,落實董事會職權、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企業薪酬分配差異化改革、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中央企業兼并重組、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國有企業信息公開,以及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試點。
推進國企兼并重組。財稅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成為重要著力點,全面推開營改增,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改革并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建立宏觀審慎監管框架,加強金融監管改革。注冊制改革擇機漸進推進。
經濟一季度暫穩,中期L型,長期有賴于改革。
供給側改革提供結構性機會。2016年,無論經濟、政策、市場還是投資者,以休養生息為主。關注供給側改革為2016年資本市場提供的結構性機會,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均是投資機會。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兩會前后黨中央國務院將在穩增長的前提下對供給側改革攻堅做出重要部署。
1。“兩會”前瞻:政策穩增長,供給側改革破冰
3月3日和5日“兩會”將開幕,審議“十三五”規劃綱要,發布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任務。結合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預計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2016年工作。2014年是改革元年,2015年是改革關鍵一年,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6年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改善,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1.1。預計GDP增速目標為6.5%左右,上調赤字率至3%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預計2016年目標設定:
GDP為6.5%左右,或6.5%是底線;
CPI為3%左右,與2015年持平;
M2為13%,比2015年提高;
赤字率為3%,比2015年大幅上調0.7個百分點。
圖1 歷年GDP預期目標與實際增速
表1
各省市“兩會”期間已公布2016年本省市GDP增速預期目標,全國平均下調了0.4個百分點。分區域看,東部、中部、西部分別下調0.6個、0.1個、0.7個百分點,東北上調0.1個百分點。分省市看,17省市下調預期目標,12省市預期目標與上年持平,2省上調預期目標。
表2
1.2。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穩健略偏寬松”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薄昂暧^政策要穩,就是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實行減稅政策,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在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的同時,主要用于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保障政府應該承擔的支出責任。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為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降低融資成本,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總量適度增長,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優化信貸結構,完善匯率形成機制!
預計2016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健略偏寬松”。
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2016年財政赤字率可能超3%。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G20會議上指出,中國2016年仍有空間提高財政赤字,3月兩會將提高財政赤字。2015年末,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也指出,2016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并加大力度。主要體現在:階段性提高赤字率,擴大赤字規模,相應增加國債發行規模,合理確定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
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略偏寬松”,要靈活適度。央行行長周小川在G20新聞發布會指出,中國仍有一定的貨幣政策空間和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將繼續實施靈活適度的穩健貨幣政策,目前貨幣政策處于穩健略偏寬松的狀態。預計2016年有1次降息,6次降準。2015年10月至2016年 2月,央行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MLF、SLF、PSL等新型貨幣政策工具補充流動性和引導市場利率下降。2016年2月29日,央行普降存準率0.5%,約可釋放6000-7000億資金,降準目的有二,一是兩會前后穩增長需要,二是對沖資本流出,結合央行副行長易綱“貨幣政策不宜過度寬松”表態,預計本次降準會對公開市場操作和MLF操作形成一定替代,不會過度放水。
預計“兩會”前后人民幣匯率暫穩。春節以來央行連續釋放維穩信號、中美政策協調、外儲降幅低于預期和貿易順差高于預期等,使市場逐步認可央行維穩人民幣的決心和能力。預計“兩會”前后人民幣匯率暫穩,有利于緩解資金流出壓力,未來中長期人民幣匯率前景取決于中國經濟增長前景,而這進一步取決于改革進展。
1.3。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攻堅
預計“兩會”期間將對供給側改革任務進行具體布置和出實施方案。2015年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首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2016年1月26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聽取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8個工作方案思路的匯報。
春節前,國務院已發布關于鋼鐵行業和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畫出了鋼鐵、煤炭行業的去產能路線圖。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當前工信部等有關部門正在就淘汰水泥、造船、電解鋁、玻璃等行業落后產能制定相關意見。春節前后,人民銀行、財政部等部門連續出臺降首付、減稅等房地產去庫存政策措施。預計“兩會”期間將出臺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具體實施工作方案,“兩會”后五大任務將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各地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也正在有序推進。日前,廣東省政府印發《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年)》及五大任務行動計劃。山西去產能重點在煤炭行業,目前正研究制定總體規劃。河北提出去產能目標是到“十三五”末,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分別控制在2億噸、2億噸、2億重量箱左右。此外,“兩會”前,各地也陸續出臺一系列化解房地產庫存具體舉措,冀、吉、豫、川、閩等地提戶籍改革,鼓勵農民進城買房;內蒙古等地從嚴控制開發土地供應。
根據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第一,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系。要依法為實施市場化破產程序創造條件,加快破產清算案件審理。要提出和落實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并重組。要盡可能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要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
第二,幫助企業降低成本。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出“組合拳”。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規范中介服務。要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研究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要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并“五險一金”。要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恼攮h境,為實體經濟讓利。要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進流通體制改革。
第三,化解房地產庫存。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要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要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
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成為租賃市場的房源提供者,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要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第四,擴大有效供給。要打好脫貧攻堅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加大資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實干,提高扶貧質量。要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降低企業債務負擔,創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能力。培育發展新產業,加快技術、產品、業態等創新。
要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準性,推動形成市場化、可持續的投入機制和運營機制。要加大投資于人的力度,使勞動者更好適應變化了的市場環境。要繼續抓好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口糧安全,保障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加強農業現代化基礎建設,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把資金和政策重點用在保護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及農產品質量、效益上。
第五,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對信用違約要依法處置。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要加強全方位監管,規范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1.4。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6年要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要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抓住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完善地方稅體系、增強地方發展能力、減輕企業負擔等關鍵性問題加快推進。
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盡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抓緊研究提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加快推進銀行體系改革,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加快發展綠色金融。要加快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個人賬戶,堅持精算平衡,提高統籌層次。要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保基本、強基層的基礎上,著力建立新的體制機制,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1.5。 2016年國企改革“十項改革試點”加快推進
2015年國企改革取得進展。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標志著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出臺。17家省級國資委和40戶中央企業提出方案。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成效顯著,全國國有企業改制面已達80%;法人治理結構不斷完善,2015年中央企業建設規范董事會的企業增加11戶,總數達到85戶。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步伐加快,12戶中央企業完成聯合重組,中央企業從2014年年底的112戶調整為2015年年底的106戶。
隨著以《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為引領、若干文件為配套的“1+N”文件體系基本形成,國企改革在2016年將步入“政策落實年”,董事會選聘經營管理層、推進授權試點等一批重大舉措落地也將邁出實質性步伐。
全國兩會前夕,國資委舉辦了2016年首場公開研討會,此前被選為國資委首批改革試點的國投公司和新興際華,詳細披露了“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董事會行使高管人員選聘”試點的進展情況,鐵塔公司與江西省國資委則分享了“共享競合的‘鐵塔模式’”、“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資監管”的實踐經驗。
2016年國企改革“十項改革試點”有望加快推進。2016年國資委研討會上,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在會上表示:“今年國企改革要堅持試點先行,圍繞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十項改革試點’!
根據此前規劃,十項改革試點包括:落實董事會職權、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企業薪酬分配差異化改革、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中央企業兼并重組、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國有企業信息公開,以及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試點。
2016年2月25日,國資委等三部門發布國企改革“十項改革試點”落實計劃。“兩會”前夕發布“十項改革試點”落實計劃,意在為“兩會”期間國企改革相關討論預熱,預示著2016年國企改革的廣度、力度、深度將進一步加大。預計上半年有關部門將制訂試點工作細則及配套方案,部分試點可能于上半年推出,正式試點將于下半年啟動。
推進國企兼并重組。2015年國企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步伐明顯加快,完成了南北車、中遠中海、五礦中冶、招商局和中外運長航等共6組12戶央企聯合重組,央企數量從2014年底112戶縮減為2015年底106戶。進入2016年,重組合并的勢頭依然強勁,2月23日晚間,又有國旅集團和港中旅集團宣布籌劃戰略重組。
1.6。財稅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成為重要著力點
2015年11月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發布。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十二屆四次會議將審議通過“十三五”規劃《綱要》。兩會過后,新華社將受權發布《綱要》!毒V要》將描繪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的藍圖,引領我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起最后沖刺。財稅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將成為“十三五”重要著力點。
全面推開營改增政策有望發布。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建立稅種科學、結構優化、法律健全、規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稅收制度”。1月22日,李克強總理提出“營改增作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前期試點已取得積極成效,今年要全面推開,進一步較大幅度減輕企業稅負”。2016年全面推開營改增,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預計全面推開營改增相關政策有望在“兩會”期間發布,并于上半年推出,下半年開始實施。
金融體制改革方案有望亮相。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改革并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2月26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G20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的金融監管體制有做出調整的壓力,目前正在研究之中,調整中一個重要考慮是是否有利于宏觀審慎監管框架的執行。
華爾街見聞援引外媒報道稱,中國最早或于年內宣布“一行三會”改革方案。預計“兩會”期間審議金融體制改革方案是大概率事件,基于加強宏觀審慎監管考慮,預計央行將在未來金融監管體制中享有更大權力。
1.7。注冊制改革擇機漸進推進
資本市場在供給側改革中將承擔重要使命。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在供給側改革推動經濟轉型中的重要作用和使命,預計資本市場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供給側改革中將承擔重要使命。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要求,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
預計注冊制改革2016年實施概率較低。3月1日起,國務院對注冊制改革的授權將正式實施,期限為兩年。但3月1日只是起始時間,實施時間并無時間表。2月26日,證監會發言人鄧舸表示,獲得國務院授權后,證監會將按程序研究制定專門的部門規章、信息披露準則和規范性文件,系統構建注冊制的規則體系,這一工作需要有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
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王毅在出席一論壇時表示,注冊制改革目前已處于全國人大“二審”的階段,國務院授權證監會試點后會盡量提速,但2016年出臺注冊制改革方案的可能性不大。
3月1日,證監會公告稱,已圓滿完成2015年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也未提及注冊制改革事宜。預計注冊制改革方向不變,但會選擇合適時機實施,2016年實施概率較低。
注冊制改革宜控制節奏、漸進推進。一步到位的、徹底的注冊制改革對法治環境、事中事后監管、退市制度等要求較高,在相關法治保障不健全的情況下實行美國式注冊制將使資本市場淪為更為嚴重的圈錢游戲,這是完全可以預料到的。
從老成謀國的角度,建議采取漸進式的注冊制改革,往前走半步,先降低上市的盈利門檻、適度擴容但仍有節奏控制、審核主體下放到交易所、交易所對注冊文件的齊備性一致性可理解性進行審核,并逐步建立完善事中事后監管、集體訴訟制度、欺詐重罰、退市制度等重大保障制度。
1.8。十三五:大國雄心,改革決勝
2015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笆濉睍r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
1月18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18日上午在中央黨校開班,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就是進入新常態。這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實現這樣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對我們是一個新的巨大挑戰。
謀劃和推動“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就要把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作為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從歷史長過程看,我國經濟發展歷程中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總是在不斷形成,經濟發展新常態是這個長過程的一個階段。這完全符合事物發展螺旋式上升的運動規律。
根據《建議》,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二○二○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發展空間格局得到優化,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率明顯上升,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成長,服務業比重進一步上升,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2。經濟:一季度同比下臺階環比暫穩,中期L型,長期有賴于改革
2.1。增速換擋與結構性改革
中國此輪經濟下行主要是結構性和體制性的,而非外部性和周期性的。近年來,關于此輪經濟下行的原因及其政策應對在宏觀經濟研究領域產生了廣泛的討論,大致分化為兩種認識:第一種觀點認為經濟下行是外部性和周期性的,出路在于刺激,“需求側總量刺激”;第二種觀點認為經濟下行是結構性和體制性減速,出路在于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無論從宏觀、中觀還是微觀,可以廣泛地觀察到,中國此輪經濟減速主要是結構性和體制性。支撐原先高增長的動力結構發生變化,導致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
2003、2008年劉易斯第一、二個拐點先后出現,2012年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開始出現凈減少,勞動力成本持續大幅上漲,跨國公司轉移低端生產基地,加工貿易告別高增長時代,低端加工制造業領域普現產能過剩;
2014年20-50歲置業人群達到峰值并開始減少,城鎮戶均達到一套,城鎮化率達到54.77%,房地產長周期拐點出現,三四線城市面臨去庫存壓力,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從2014年初的19.3%下滑到2015年1-12月的1%;
居民從住行消費向服務消費升級,重化工業產能過剩加劇;國內產能過剩疊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物價露出通縮苗頭;部分行業技術簡單引進消化的空間開始減小,面臨向原創性技術創新轉變。
政策應對主要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非需求側總量刺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鑄就中國經濟中長期可持續增長動力。1月18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開班,習近平總書記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要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來解決我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
2.2。未來3-5年中國經濟將呈L型走勢
為什么未來3-5年中國經濟將呈L型走勢?中國增速換擋經歷了四個階段:2008-2009年,勞動力成本上漲和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第一波增速換擋。2010-2013年,宏觀調控收緊和歐債危機引發的第二波增速換擋。2014-2015年,房地產長周期拐點和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企業去庫引發的第三波增速換擋。2016年以來,需求側見底,但供給側未見底,經濟將在底部進行調整,未來3-5年經濟是L型,增速換擋從快速下滑期步入緩慢探底期。
經濟L型是一種弱平衡,能否L得住取決于改革轉型和結構調整進展,這是一場改革和風險的賽跑。2016年產能出清和去杠桿壓力大,很多傳統行業企業耗了這么多年,供給側出清的壓力越來越大,體制的剛性約束所能兜住的時間是有限的。歷史留給我們的時間窗口可能已經不多了,要有緊迫感和使命感。
錢去哪了:龐氏融資滾動和推高資產價格。根據貨幣數量方程MV=PQ,貨幣增長無非是因為經濟增長、物價和貨幣流動速度。2015年M2增長13.3%,GDP增長6.9%,2016年1月M2增長14%,預計1季度GDP增速6.5%左右,廣義貨幣供應和名義GDP增速的裂口不斷張大,超發貨幣未流入實體經濟,落入流動性陷阱。
錢去哪了?可能核心是兩個去向:一是維持債務循環和龐氏融資滾動,資金大量沉淀從而導致貨幣流通速度V下降,產能過剩的重化工國企、三四線城市小開發商、地方融資平臺等資金黑洞不斷加杠桿,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51萬億元,社融3.42萬億元,大超市場預期,也表明債務雪球越滾越大,越滾越快。
二是貨幣超發,將導致購買力平價下降,對內表現為資產價格泡沫和滯漲風險,對外表現為匯率貶值壓力。本輪貨幣寬松周期開啟以來,先是2014-2015年上半年推升股市,然后是2015年下半年以來推升一線和核心二線城市房市資產價格,2016年房市類似于上年股市的“水!薄案軛U!保呀浢撾x房價收入比等基本面指標。
近期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房價大漲,南京、蘇州、杭州等二線城市蠢蠢欲動,房市正呈加速趕頂跡象,2016年需警惕房市重蹈2015年股市和1991年日本泡沫崩潰覆轍。十次危機九次地產,地產泡沫過高將降低一國實體經濟競爭力,地產泡沫崩潰將引發經濟金融危機。當前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難以通過總需求管理政策解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待落地攻堅。隨著改革落地攻堅,中國經濟將迎來曙光。
未來中國經濟的L型有三種演變前景:第一種演變前景:平滑過渡,類似于80年代中國臺灣,邊破邊立,主動改革轉型。第二種演變前景:深蹲起跳,類似于1973年前后的日本和1998年前后的韓國,先破后立,危機倒逼改革。第三種是蹲下去起不來,類似于部分拉美、東南亞國家,破而不立,危機后不改革轉向民粹。
2.3。一季度經濟同比下臺階,環比暫穩
由于2015年一季度GDP高基數影響, 2016年一季度將再下臺階至6.5%左右。但考慮到近期穩增長加碼,2016年進一步提高赤字率,疊加1月2.5萬億天量信貸,房地產稅收優惠政策出臺,一線核心二線城市房地產銷售量價齊升,預計一季度經濟增速環比暫穩,中期維持L型。
3。供給側改革將為2016年資本市場提供結構性機會
2016年,無論經濟、政策、市場還是投資者,以休養生息為主。關注供給側改革為2016年資本市場提供的結構性機會,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均是投資機會。
去產能的機遇:并購機會增加,行業集中度提高,企業利潤提升。鋼鐵,《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指出,鼓勵有條件的鋼鐵企業實施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減量化兼并重組,重點推進產鋼大聲的企業實施兼并重組,退出部分過剩產能;煤炭,發改委提出推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大型煤炭企業兼并重組中小型企業,利用3年時間,力爭單一煤炭企業生產規模全部達到300萬噸/年以上;水泥,2016政策推動大企業“大整合”,約占行業40%的產能。
去庫存的機遇:房地產銷售改善和租賃市場活躍度提高利好地產行業及相關服務業,庫存合理而又受益于政策支持的二線城市值得重點關注。農民工市民化程度加快等會帶來醫療教育等相關領域投資機會。去庫存有利于降低房企風險,房地產企業債可能受益。地產投資企穩可能性增大,有利于地產鏈條邊際改善。
去杠桿的機遇:根據供給側改革的國際經驗和中國現狀趨勢,投資機會主要來自于股權融資領域的新興行業,其中領跑的行業是高端裝備制造業、TMT、互聯網、醫藥醫療、新材料、休閑服務等領域。而依賴債權融資的傳統周期性行業,在產能出清,供需和資產負債表改善后,剩者為王的優質公司和從國企改革中脫穎而出的公司,存在潛在的投資機會。
降成本的機遇:降低稅負成本,減稅,減少低效財政支出;降低融資成本,降息,發展直接融資;降低交易成本,簡政放權;降低預期成本,保護知識產權;降低用工成本;降低房租成本,控制房地產價格泡沫;降低物價成本,保持數量中性貨幣政策,推動要素市場價格改革。
補短板的機遇: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沿著“衣食—耐用品—住行—服務”的路徑升級,服務消費增長速度遠遠超過物質消費,服務業消費升級市場潛力巨大。看好健康與醫療、養老、教育、影視傳媒等有關的投資機會。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