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開幕的第94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上,來自國內食品行業的企業或開發新產品,或研發新工藝,或借勢“互聯網+”,掀起一場食品業供給側改革熱潮。已經舉辦了61年、有著“天下第一會”美譽的糖酒會,折射出中國消費的“新口味”。
麻花作為中國傳統零食,一直給消費者以粗長、笨拙的印象,然而湖北眾望科工貿有限公司發明的直徑1cm左右的“小麻花”卻深受消費者喜愛。公司開發的海苔味小麻花進軍上海市場時,甚至引發了排隊購買的火爆場面。
“回顧這兩年,能夠逆勢發展的食品企業,無不是在品牌、品質、創新上保持領先。”公司總經理方納序說,“我們在口感不變的前提下發明的自動麻花機,將生產成本降低了15%。”這家創辦于1996年的公司在2015年銷售額達到1.8億元,成為麻花品類的全國名牌,在“小而美”的道路上加速奔跑。
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和中國經濟持續下行的雙重壓力,作為歷屆糧酒會的主角,中國白酒產業正經受著“黃金十年”之后深度調整的重大挑戰。
“當前白酒政務消費持續走低,但商務和大眾消費繼續上升,消費偏好呈現高品質、高服務、個性化、多樣化趨勢。”五糧液集團董事長唐橋說,“正是順應這種消費需求的變化,五糧液推出一系列產品、營銷模式的改革,2015年銷售收入增長3.4%,不僅止住了下滑頹勢,今年一季度還實現了‘開門紅’。”
消費者的口味也越來越“挑剔”,“吃飽”已遠遠滿足不了需求,好吃、好玩、個性、安全,正在成為國人的消費新理念。
依托大數據技術,四川高福記生物公司徹底顛覆了過去“以產帶銷”的食品企業傳統模式,而是將消費者不同層次的需求進行精準剖析、定位,按照實際訂單來引領企業的全部生產流程。正因如此,這家開發出風靡四川的“飯掃光”醬菜的企業2015年銷售額逆勢增長70%。
“與其說是經濟形勢影響了行業整體發展,不如說是消費觀念革新給食品行業提出了新要求。”四川高福記生物公司董事長高銀江說,“整個行業面臨一場革新。”
穿行在人頭攢動的糖酒會展場,“互聯網+”的氣息無處不在。總部位于成都的1919酒類直供網,線下店面數從2014年底的73家,急劇增加到2015年底的600多家,覆蓋國內300多個城市,實現年銷售額約15億元。
“圍繞供給側改革,1919構建酒類生態圈,讓上下游自由對接,以用戶的力量自下而上推動整個產業鏈的生產、供應方式變革。”1919酒類直供網CEO楊陵江雄心勃勃,“我的規劃是到2019年開店6000余家,會員3700多萬。”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