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消費這駕“馬車”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跑出了66.4%的高速度,讓中國實現了經濟增長由投資和外貿拉動為主向由內需拉動為主的重大轉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十三五”期間,發力深挖國內需求潛力,開拓發展更大空間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如何讓國內消費更具吸引力?如何創造更多消費新需求?這些問題讓自身也是消費者的代表委員們很樂于花時間探討。
借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契機,滿足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提供有競爭力的商品;著重軟實力的建設和提升,精耕細作創出好品牌——這是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針對“吸引消費回流、創造消費新需求”道出的“解題思路”。
實現供給與需求有效對接
“以前我國實施的政策多以促消費為主,但實際上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決定性因素不是國家的政策號召,而是他們的自主選擇。”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直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指導企業適應市場變化,通過技術創新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產品,創造出新的市場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明波也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外部動力來自于市場消費升級和政府的決策部署,內部動力來自于企業轉型升級、深化變革和創新實踐。“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系統發力,要以消費需求為中心,通過‘對路’供給引導消費,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李東生告訴記者,TCL所在的智能產品制造領域,就是要通過提升產品競爭力,特別是通過開發創新產品獲得更大市場。“比如說,智能電視不同的應用效果是吸引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們要大幅提高產品互聯網的應用能力,提高附加值,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費者。下一代印刷顯示技術是TCL的主攻方向,今年我們會繼續發力QUHD量子電視。”
發力“中國品牌全球制造”
更多全國人大代表認為,要讓國內消費更具吸引力,需利用好全球資源,精益生產、精細管理、精準營銷,讓質量說話,打造更好的中國品牌。
全國人大代表、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葛俊杰對國際商報記者說:“中國品牌的數量及影響力都與中國的國際地位極不相符。此前我們太過追求產能投入,忽略了品牌、核心技術、商業模式等軟實力的投入,造成中國商品吸引力不強。要煥發消費活力,就需要不斷創新,上述方面必須加強。”
葛俊杰以光明旗下的莫斯利安常溫酸奶為例對國際商報記者說,酸奶市場前景廣闊,但普通酸奶需低溫冷藏,光明通過技術創新改良菌種,其產品可在常溫狀態下保持活力。經過3年的培育,莫斯利安酸奶已經成為年營收70億元的單品。
葛俊杰認為,此前食品產業是“中國為全球制造”,但當前全球食品資源成本低于中國國內,下一步應該做好中國品牌,制定中國標準、中國質量,實現“中國品牌全球制造”。“光明就以此目標進行布局。首先要實現中國品牌全球制造,然后實現中國品牌全球分銷。目前我們的美圣世家牌紅酒和海獅牌橄欖油已在西班牙生產,再到國內銷售,不僅成本更低,品質也更佳。”
全國人大代表、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填則正在通過F2B2C(廠商—貿易商—消費者)的模式構建全球采購平臺。“我們希望用好國際資源,從原產地采購,讓來自日本、德國、新西蘭、韓國、美國的食品和日用品借助平臺進入中國,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同時,要以精耕細作的理念生產好產品,發力包裝設計,讓好而不貴的商品豐富中國市場,促進消費環境升級。”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