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3D打印公司:“中國智造”帶來廣闊市場
“中國制造業升級給3D打印技術的運用帶來了廣闊市場。”上海瑪瑞斯三維打印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琴恩說。
誕生于西方的3D打印技術,現在已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我國醫療、航空航天、汽車、設計等領域,擁有26年歷史、總部位于比利時的瑪瑞斯公司敏銳地嗅到這一商機,并成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外國3D打印公司之一。
2014年5月,瑪瑞斯先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6個月后,又成立其中國首家分公司。“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200多種產品的產量是全球第一。‘中國智造’對品質的要求很高,激發了企業對3D打印技術的興趣。”琴恩說。
瑪瑞斯進入中國市場后,主要服務于醫學及工業領域。目前,其已經與上海第九人民醫院、上海兒童醫院等合作成立研究中心,有數十家合作伙伴。
對于3D打印企業而言,知識產權保護是生命線。瑪瑞斯曾經非常擔心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令我意外的是,政府部門十分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這打消了我們的顧慮。”琴恩說。
馬瑞斯與上海市寶山區政府合作,聯合打擊盜版;與合作伙伴推薦正版軟件,使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后迅速走上軌道。“面對新技術,歐洲政府要花很長時間論證、評估,還可能因為風險太大而放棄,而中國則是邊做邊修正,效率很高。我對中國的3D技術的發展前景充滿期待。”琴恩說。
中央財經大學跨國公司課題組副教授李煜偉指出,3D打印是滿足復雜零部件的制造,3D打印技術和傳統制造業結合已成為當今制造業的發展趨勢。3D打印能改善生產工藝,有助于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轉型。
全球快遞巨擘布局中國二三線城市
“盡管近年中國進出口數據出現一些起伏,但中國市場仍有旺盛的跨國運輸需求,我們的這一基本判斷沒有改變。”聯邦快遞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陳嘉良說。
雖然一些低端制造業在向東南亞地區轉移,但在華運營30余年的聯邦快遞仍將中國作為其全球市場的亞洲樞紐,并增加在中國的投入,不僅在上海、廣州建立快件運轉中心,還布局二三線城市。
聯邦快遞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的全球中小企業發展調查顯示,中國中小企業開展跨境業務的積極性較高,有62%的企業認為他們未來5年內會開展跨境業務。而在出口市場選擇上,除傳統的歐美市場,還有印度等新興市場。
陳嘉良說:“中國當前處于轉型期,盡管傳統進出口產品有所減少,但電子產品等對時間和安全要求高的產品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市場空間。”
不久前的“雙十一”,聯邦快遞十分忙碌。“雙十一”是中國境內的購物狂歡,隨著代購、海淘等購物方式的興起,跨境消費的比重逐漸提高。從選購物品種類上看,國外消費者更青睞中國的電子產品,而中國消費者更青睞國外的奢侈品。“中國倡導轉型升級,意味著將更加重視高端科技產品和設計研發,空運和特種運輸的需求會增加,這對于從事高端快遞業務的聯邦快遞而言,是巨大的機會。”陳嘉良說。
李煜偉指出,隨著我國降低外資服務業準入門檻,越來越多的外資進入服務業。聯邦快遞等外企加快布局中國,說明中國運輸服務業潛力巨大。
德國機器人制造商:中國大市場機遇不可失
中國的機器人產業近年迎來“井噴”。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全球機器人四大巨頭之一的庫卡公司看準時機于2012年在上海開設德國以外的首家海外工廠。
記者來到這家現代化的工廠,2萬平方米的廠房寬敞明亮,流水線上生產出的工業機器人、控制臺,主要用于汽車焊接以及組建等工序。該工廠年生產能力達5000臺,占庫卡全球生產總量的三分之一。“過去我們的客戶,一個廠用幾臺、幾十臺機器人,現在一個訂單都是幾百臺。機器人的用量、適用范圍都在擴大。我們的客戶不僅有寶馬、奔馳等全球知名車企,也有中國本土企業。”庫卡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孔兵說。
專家分析,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勞動者自我保護意識的提升,尤其是企業和市場對于產品質量穩定的需求,中國的機器人市場會越來越大。
孔兵說,機器人是個充滿希望的行業,中國國內也有很多機器人企業發展迅猛。未來,建設自動化物流、無人車間等是機器人應用的趨勢,市場前景光明。庫卡要加強在中國實施本土化戰略,并將以中國為立足點,輻射亞洲。
李煜偉認為,機器人其實并不神秘,就是自動化。目前長三角地區擁有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外資機器人制造商的進入可帶動技術進步。而且由于機器人行業還沒有統一標準,外資盡快進入意在搶占建立行業標準的先機。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