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塞羅那舉辦的世界移動大會(MWC2016)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郭平發表了“5G之前我們可以做什么”(What should we do before 5G?)的主題演講。
隨后,在華為展臺的一個會議室內,郭平接受了媒體專訪,就目前的華為公司的業務方向及一些具體細節回答了媒體問題。
郭平認為,在5G到來之前,華為不應在等待中失去機會,要做好三件事:1增強聯接能力,2聚焦垂直行業,3重新定義網絡能力。以此,來避免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帶來的不確定性。
不在等待中失去機會
去年,華為曾暢談5G,5G已經是通信領域公認的演進方向。但目前即便是最激進的運營商,5G商用也要到2020年,而真正大規模部署,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華為在2014年首次發布了全球聯接指數(GCI)。根據他們的預估,到2025年,全球將有1000億聯接,55%將集中在商業領域,如智能化生產、智慧城市等,價值在于提升生產效率,創造生產效益。此外,這些技術設備45%應用在智能家居、車聯網、可穿戴設備等面向消費者的領域,能極大的提升生活品質。
而如今,99%的設備還沒有被連接,這正是郭為談到的第一件事:增強接入的能力。昨天華為成立了NB-IOT全球聯盟,希望通過一種普遍標準提供廣域網絡覆蓋,使運營商支持廣泛應用的物聯網市場成為可能。
第二件事與供需有關。郭平稱,坦率地說,華為之前是“有什么技術,就提供什么服務”,而垂直行業也并沒有要求電信行業做出改變。但是今天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從供給驅動轉變為需求驅動。
這是思考方式的轉變,對華為這樣的大公司來說,或許會比技術更具挑戰性。根據郭平的演講,華為已經在思考,并希望與行業共同探討。
第三件事是重新定義網絡能力。華為提出了SoftCom架構,支持運營商實現網絡軟件定義、虛擬化、云化,真正實現ICT(信息、通信和技術)融合。在這里面,運營商也需要選擇具備集成能力的戰略合作伙伴,同時自身也要構建集成能力,實現更開放創新的生態鏈體系。
再談MateBook:不是一個人的意志
今年MWC,華為沒有發布手機新品,而是拿出了MateBook這個平板+鍵盤的二合一產品,一個做手機的進入電腦產業,這種跨度引發了很多爭議。
外界的主要疑問是?無論平板或PC都已經是一個衰落的市場,華為為什么要在此時進入?
郭平認為人們一直會追求更好的東西,他打趣說:“地溝油會消亡,但愛馬仕不會”,既然華為能拿出更好的產品,為什么不試試呢?
新浪科技昨天在MateBook發布會后也與華為消費者BG CEO進行溝通,一個可以確定的信息是,MateBook在華為內容確實經歷了不少爭議,但最終出現,可說歷經艱難。
在與郭平的談話中,也可以讀出這層意思,不過他也強調,MateBook能不能出現不以余承東個人偏好為依據,而是市場本身,這也是郭為眼中華為所有業務的起點——以客戶為中心。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