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雪峰創業孵化園里,土特產電商劉眉正張羅著備年貨和農商對接事宜。參加優秀人才“歸巢創業”行動一年多,他帶著5個員工實現銷售收入300余萬元,“計劃再招幾名員工;2016年與專合組織、農戶聯合建生產基地,擴大公司規模。”
創建“省級創業型城市”,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廣元市利州區將著力點放在招才引資聚商氣上。“目前全區‘五園兩區一帶’已有規模以上創業企業70戶,限上創業企業133戶,個體工商戶1.3萬戶,全區創業活動指數達20%以上,創業對新增就業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創業滿意度、創業率等指標位居全省前列。”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長江友德介紹。
育才聚商“十百千萬”破解人才荒
“創業孵化園不僅提供創業審批全程代辦服務,教我們擬合同管賬務,免了房租,還牽線搭橋為我們找到了10萬元貼息貸款,不然我們很難走到今天。”劉眉說,自己能創業成功,功勞也有區人社部門的一半。
利州區專設窗口代辦服務,人社、工商、質監、就業等窗口分別設立創業審批服務臺,將涉及本部門的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創業優惠政策及業務辦理流程詳細梳理,編制《創業政策指南》向社會公開;壓縮時限高效服務,按照“一表申請、一窗受理、全程代辦、限時辦結”模式,實現“兩證一表,三天領證”目標。
以才聚商,利州區相繼實施了十名專業技術人才掛職培養計劃、百名企業家培育計劃、社工人才千人計劃、萬名鄉土人才培養計劃,已累計選派專業干部30人,引導發展主導項目20余個,培育重點企業人才85名,專業社工32人,專業培訓義工、志愿者800余名,開展社工服務8萬余人次,全區鄉土人才總量達2.2萬余人。
搭建載體“五園兩區一帶”興產業
每天夜幕降臨,寶輪鎮泗河子特色小吃創業街就逐漸繁華起來。街頭的“鄉味村”菜館常常一座難求。“老板原來就住我家對面,在樓下開了飯店,生意一般,房租還貴,兩年前搬到這里,剛開始時周邊環境臟亂差,他的店門可羅雀,后來政府在街口立了塊‘特色小吃創業街’的牌子,又把環境風貌打造了下,他很快就發了,門面擴大到5間,新買了房子。”利州區中醫院工會主席李懷靜說起“鄉村味”的發展史,不經意間流露出羨慕之情。
圍繞項目園區建設、城市建設、城鎮化建設等,利州區著力打好政策扶持、公共服務和職業培訓組合拳,多渠道提供創業、就業門路,基本形成廣元創業孵化園、龍潭現代都市農業創業園、回龍河工業創業園、萬達商貿創業園、電子商務創業園、寶輪泗河子特色小吃創業街、東壩鳳凰里創業大街和寶輪菖溪河生態旅游創業示范帶“五園兩區一帶”。區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萬元配套資金,用于創業載體、服務體系建設和創業扶持政策的落實。去年全區新增創業小額擔保貸款1308.9萬元,發放創業補貼62萬元。
抓好創新創業的同時,利州區還積極搭建就業新平臺,整合多方資源,在主城區零散工集聚地建立起“零散工之家”,真情服務零散工。讓年齡偏大、無學歷、沒技術的零散工享受到“進城有工作、上崗有培訓、維權有渠道、生活有文化、發展有目標”的優厚待遇,截至目前入駐服務中心的零散工達645人,已為零散工承攬業務1700余人次,開展技能培訓85人,職業介紹67人,勞動維權9次。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