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探討企業如何在互聯網時代“谷底重生”,我跟著中國企業、中國經濟一起走過幾十年,思考了一些問題。首先我要說的是,互聯網時代的“魂”在什么地方?
企業的“魂”是什么?
華為公司認為,一個企業應該努力做到三不依賴:不依賴資金、不依賴人才、不依賴技術。
如果一家公司賺的只是稅錢,或者只是政策優惠的錢,而不是賺客戶的錢、市場上流動的錢,那么這個企業是活不下去的。不論是互聯網,還是顛覆性技術,或者是破壞性創新,對于一個公司來講,如果沒有“魂”,沒有自己最核心的優勢,是沒有活下去的道理的。
華為認為,當管理體系規范運作的時候,企業的“魂”就不再是企業家,不在于他個人有多少追求,而在于客戶需求,那就是企業的魂魄。
華為甚至進一步提出,為客戶提供有效的服務,是企業的工作方向和價值評價的標尺。有效就是效率、效果,這才能成為賺錢的企業。
因此我們說,不能為客戶創造價值的部門都是多余部門;不能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流程都是多余流程;不能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人都是多余的人!
互聯網時代的某些變化
互聯網時代,企業所面對的環境發生了許多變化:賣產品變為賣信息;制造牛變為流通牛;固定物變為流動物;時滯態變為在線態;信息和權力的不對稱變得對稱;人感知到物感知;互聯網到物聯網。
在大數據、網絡、無人技術等開始廣泛應用的時候,首先是經驗變得沒價值,年齡變得沒用;其次是互聯網讓所有東西變直接,線性思維無用,它是跳躍的、網狀的,隨便都可以誰和誰粘到一起;最后,信息到了一定程度就能把人的潛能激發出來,一個人就可以改變世界,蝴蝶效應頻繁。
互聯網一來,怎么才能不丟了魂
互聯網帶來的沖擊也非常大,我認為主要還是一個信息處理的問題。一個人吃多了,會消化不良,知識、信息量太大,也是沒有辦法消化的。
我想,面對互聯網風潮,有“四不”原則,能夠幫助我們保持理性:不要被互聯網+忽悠得心神不定;不要被大眾創業激動得神魂顛倒;不要被眾籌故事挑逗得心潮澎湃;不要被上市風潮翻弄得六神無主。
在保持理性之后,又怎么來決策呢?有一些簡單的道理需要知曉,那就是:沒有產品,就沒有流通;沒有實業,就沒有服務;沒有原子,就沒有比特;沒有老鼠,貓就是寵物。
為客戶服務的奮斗者是企業之魂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的“魂”在哪兒?我們的“魂”要去哪兒?
那么,前面說過,有“魂”的公司要擺脫對技術的依賴、擺脫對人才的依賴、擺脫對資金的依賴!可是,都擺脫了,企業靠什么活著呢?
自由、獨立的企業,是以客戶為中心,并依靠以生存為底線的管理體系的規范運作來取得發展的,而不是依賴于企業家的決策制度。企業應該以為客戶服務的奮斗者為“魂”。我們為什么而創造?是為我們面對的客戶,他是“企業之魂”,但是僅有客戶是不行的。誰在為客戶服務?誰以客戶為中心呢?是為客戶服務的奮斗者,當然包括老板、包括企業家們,他們也是“企業之魂”,前提是以客戶為中心、以生存為底線。
我們很早就講過,三流企業賣勞力,主要是針對員工的;二流企業賣產品,主要是針對客戶的;一流企業賣技術,主要是針對對手的;那么超一流企業在賣什么?他們是針對全局,設計出獨特的商業模式,制造商業壁壘,賣規則,賣標準,讓別人進不來。
那么我們現在去辨識清楚,那些有“魂”的企業,他們的管理體系和機制設置是怎樣的?
你是奮斗者嗎?
任正非講:企業的經營機制,說到底就是一種利益驅動機制。相應的,吳春波老師提出了“價值管理模型”,具體有三點,那就是創造價值、評價價值、分配價值。
那么這個循環的核心,我要加上一個“奮斗者”,創造價值是基礎、評價價值是手段、分配價值是目的,一切圍繞奮斗者“轉”起來。
借此,我們可以想一想,華為為什么成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讀,大體上有這樣“四個一”:一部《華為公司基本法》;一匹頭狼——任正非;一個有效的利益驅動機制;一群狼:奮斗者。奮斗者就是一群狼,為了目標,拼命努力的這樣一個機制的所有的人。
那么,你是奮斗者嗎?
組織之魂的具體建設
我們想說的是,組織有“魂”么?“魂”是什么?我們先把它砍開,先大卸八塊,我們講建組織:
CEO要砍掉手腳,只剩腦袋。CEO不要插手日常事務,要做思想家,要有技術、市場洞察力和方向把握力;要有全局視野,系統思考,構筑世界;實行輪值CEO制度。這是思路!
CXO要砍掉屁股,走動起來。不要本位主義;不要坐在局部利益上;通過積極參與戰略方向的制定、思路和產品的研發、生產制造、市場營銷、財務核算、政府關系等一系列活動,體會綜合管理者的感覺;實行CXO輪崗,體驗不同崗位的職責特點。這是通路!
員工要砍掉腦袋,聽話出活。干好本職工作,提高執行力;不要考慮戰略問題,不要妄議大政方針;不要只想權利不要責任,要有敬業精神,打工就是你的使命——這是出路!
企業要砍掉情結,聚集使命。砍掉技術情緒、砍掉圣人情緒;不以技術為導向,不以管理先進為導向,要以商業價值為導向,要以高績效為導向,一切為了打糧食。這是活路。
思路決定通路、通路決定出路、出路決定活路。
奮斗者機制設置的七個要點
華為的人性假設是“奮斗者假設”,即不論身處什么時代,我不論技術如何顛覆,最終要看是誰為客戶在努力奮斗。
奮斗是一種精神
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支撐的企業,是難以長久生存的。
最近任正非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最深的感受是,華為給員工的好處就是“苦”,沒有其他。“苦”后是什么?有成就感、自己有改善收入、看著公司前進方向有信心,這就是吸引員工的地方。
奮斗是為客戶的
以奮斗者為本的本質其實就是以客戶為本,奮斗者應該是為客戶而奮斗。為客戶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公司要團結的是有意愿、有能力、能干成事的員工,不是為了團結而團結。
奮斗是群體的
華為文化的真正內核就是群體奮斗。華為是靠企業文化、精神黏合的。下一個時代是群體奮斗、群體成功的時代。
奮斗者中也有投資者
投資者也在奮斗,投資也意味著承擔風險和責任。
奮斗要用錢來測量
以奮斗者為本,輔以一些物質激勵的手段。這就是企業里讓人奮斗的最清晰的標尺,你為企業做貢獻,有價值,企業就一定不讓你吃虧。
分配體系向奮斗者傾斜
以奮斗者為本的文化得以傳承的基礎是不讓雷鋒吃虧,對那些有使命感、自覺主動貢獻的人,組織不會忘了他們。
持續激勵奮斗者
以戰略和文化為核心,頂層是奮斗者,華為的嚴格正在于此。如果想干事,不去奮斗是要接受淘汰的。這是一個非常高的要求,必須保證持續奮斗。當然了,華為也有保證持續奮斗的機制,它一定會保證這種勁頭、這種精神在企業的永存。
最后,我想問大家,你是奮斗者嗎?你的企業有奮斗者嗎?你的企業有魂嗎?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