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雙流縣”的稱謂將退出歷史舞臺了!!!
12月15日晚,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公告稱: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雙流縣,設立成都市雙流區,以原雙流縣的行政區域為成都市雙流區的行政區域,雙流區人民政府駐東升街道順城街1號。
全文如下
成都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于雙流縣撤縣設區的請示》(成府〔2015〕49號)收悉。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雙流縣,設立成都市雙流區,以原雙流縣的行政區域為成都市雙流區的行政區域,雙流區人民政府駐東升街道順城街1號。
上述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各類機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置,涉及的行政區域界線要按規定及時勘定,所需人員編制和經費由你市自行解決。要嚴格按照國務院“約法三章”的要求,不新建政府性樓堂館所,不增加財政供養人員,不增加“三公”經費。要嚴格執行中央關于厲行節約的規定和國家土地管理法規政策,加大區域資源整合力度,優化總體布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15日
【資料】
1965年,雙流縣劃歸成都市管轄,形成今雙流縣行政區域。雙流縣位于成都平原腹地中心,成都市區西南部,縣人民政府駐東升街道,距成都市區10公里,屬岷江流域,縣境內有金馬河、府河、江安河、楊柳河、清水河、白河和鹿溪河。
撤縣設區將帶來哪些變化?
1、經濟更強
2002年溫江撤縣改區后,制約經濟發展的許多障礙得到消除,提升了新設區和中心城市的發展速度。
溫江縣在撤縣改區的第一年第二產業增加值比上一年增加了25.8%,極大促進了其工業化進程,GDP增長19%,財政收入增長28%。
而原新都縣的行政建制設置格局將成都市青白江區與成都市市中區隔離,阻礙了成都市發展,撤縣設區后,成都的都市區連成一個整體。成都市三環路、繞城高速公路、成彭路、成青路穿越新都,成都市經濟和市政設施正迅速向新都及外圍擴展。
2、空間更大
縣改區后,一方面,消除了制度方面的障礙,使成都的區域經濟發展空間增大。
另一方面,兩地土地價值升高,土地置換更加順利,有利于產業結構布局的調整,進而促進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使城市功能組織可以在更大的區域范圍內展開。
3、城市化高
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和文教、衛生等服務設施都將在市里的統一規劃下得到大大加強,城區的硬環境得到大大改善。
2001年,溫江縣城建成面積13.5平方公里,非農業人口比重僅為27.92%;改區后城區面積23.5平方公里,非農業人口比重達42.91%,城市化率由34.42%提高到50.3%。
4、資源更優
區劃調整后,市區將實行統一規劃,著手在郊區縣(市)建設相對集中、富有特色的工業園和開發區,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基礎設施、市政公用設施統一建設、共享共用,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
社會事業方面,傳統的市、縣兩套社會服務體系被功能強大、級配合理、覆蓋面廣的中心城市服務網絡所取代。
區的城市基礎設施將納入城市整體規劃,無疑還有利于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因為縣屬于相對獨立的經濟區域,城建資金按要求大多數需要自籌解決。
此外,撤縣設區、融入市區后,城市名聲、品牌效應延伸到郊區,將吸引眾多的投資者和買房置地者。
63年來,成都區劃這樣變……
根據《2010成都統計年鑒》,新中國成立后,成都市行政轄區幾經調整,面積由29.9平方公里擴大到1.21萬平方公里。
1952年 撤銷成都縣,部分劃歸成都市郊區。
1953年后 相繼建立了東城區、西城區、金牛區、青白江區、龍泉驛區和一個區級辦事處(黃田壩)。
1976年 溫江地區的雙流縣、金堂縣劃入成都市管轄。
1983年5月 實行市領導縣體制,溫江地區10個縣并入成都市。
1990年10月 五區劃為七區。
2002年 原新都縣、溫江縣撤縣設區,形成今天9區4市(縣級市)6縣的格局。
四川省商務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以助力四川經濟發展新格局,引領企業品牌發展新經濟作為本會核心服務,是企業與政府、企業與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省優秀青年企業家的“孵化器”和“大本營”。
申請加入青商會